主角意识——要相信随时都有人在观察你的仪态举止
相信每位读者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公司老总在每名应聘者去往面试地点的必经之路上放了一个用过丢掉的一次性纸杯子。来来往往的大家都对此视而不见,只有一个人把纸杯子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里,然后,他就被录用了。
这样的故事真正发生的几率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基本不可能有哪个公司的老总会花费那么大时间和心思来放下一个纸杯,然后搭上那么多闲工夫专门守在一旁傻等着,看是否有人能将它拾起。但是,真的有人会因为“一个纸杯”而获得或者失去一个梦寐以求的工作机会,那个纸杯的名字叫做“习惯”。
何谓习惯?举手投足的每个细节之间所自然流露出的,就是你的习惯和修养。见微知著,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出卖你的真实内心。要从根本上拒绝被细节打倒,就应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每一分一秒的自我都是无可挑剔的。
一个最简单而立竿见影的方法,就是建立一个假想的“楚门的世界”,相信随时都有人在观察和关注着你的言行举止。
古人提出“慎独”的境界,也是与此相同的道理。一个人在与“自我”相处的时候,往往更容易发现内心的、本真的缺陷,如若任其发展下去,将自己存在的缺陷暴露给外界其他人,显然不是什么能够帮你塑造“人见人爱独立成熟好形象”的事情。在一场面试的全部过程,你坚持“慎独”所要做的,就是减少无意间对自我缺陷的暴露,在众人面前的每一个动作都要经过仔细考量,以免被无所不在的“看不见的摄像机”所忠实记录,在用人单位的考核单上留下“不良历史”。
小白去参加了某公司的面试,面试第二轮的内容是将所有应聘者分成两组,按照指定话题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小白所在的小组里有一位男士在讨论时表现得特别没有风度,不仅没有把场地里有限的椅子让给同组的女士,而且常常毫不留情地粗暴打断其他人的陈述,将别人的意见全盘否定,又在最终陈述时抢到发言机会,把小组中集结众人智慧的意见当做“自己的想法”提出。即使这位男士在面试官面前将最终陈述环节的表现演绎得可圈可点,可是小白对这位男士的印象已经无比恶劣,难以扭转,同组的其他人显然也有着相同的想法。在面试官收集团体互评意见时,那位男士不出意料地得了最低分,从而在Teamwork 中输在了个人修养上,无缘下一轮面试。
上面的例子中,小白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一台“看不见的摄像机”。虽然你身边的人不一定拥有决定你“生死”的强大势力,但面试环节中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倘若真的出了差错,同为竞争者的其他应聘者一定不会为你“护短”,只会毫不客气地指出你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因为害怕多说多错、多做事多落把柄,而在面试中表现得缩手缩脚、畏首畏尾,可以说是得不偿失。面试是一个表现“自我特质”的个人Show,而非隐藏“真正自我”的过程。你需要彰显自己的“优势”,同时避免将“不足”展露在人前。
相反,要相信自己是每一场面试中的绝对主角,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无论什么形式的面试,都是为我而设,我已经稳操胜券,只待好好表现”。拥有这样的心态,面试中的每一个“竞争者”都会变成“合作者”;行为举止和处事仪态都表现得足够优秀,那么那些无所不在的“看不见的摄像机”所记录的都将是你毫无破绽可循的大特写。事实上,对自己能力的绝对相信,也会在举手投足间真实地传递给真正在观察你的面试官,使你从“假想主角”一跃成为面试之中的真正主角,脱颖而出拔得头筹。
“关注感”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动力。通过观察初生的婴儿,可以得到相对科学的猜测——初生婴儿的啼哭、活动手脚等等所有对外界做出的反应,都是“渴望被关注”的情绪体现,并且,这种渴望被关注的情绪,在成年后依然没有消失。有研究表明,在被告知“你的一举一动都有人在关注”时,受试组与对照组相比,在体育运动和逻辑思维的测试中,表现都更为出色。
在被给予“相信有人在观察你的一举一动、仪态举止”的心理暗示,模拟“被关注”状态的时候,人们也能切实地感受到那种“镜头下”的“关注感”。在不知不觉间提升了自己的自豪感与自信心,进而表现出更加完美的发挥。
想要做面试的真正主角?不妨先从“主角感营造”的心理建设做起。竭尽所能地在你出现在面试现场的每一秒都表现得像在参加“24 小时真人秀”,怀着谦逊的态度去捡起前行路上的每一个“纸杯”。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