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残疾人社会工作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31246
  • 作      者:
    周沛,曲绍旭,张春娟等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周沛,研究生学历,获博士学位,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工作、残疾人事业发展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社会福利体系研究》、《企业社会工作》等著作多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有较高的转载引用率。
    曲绍旭,南京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系讲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候选人,从事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及残疾人社会服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十余篇,先后被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和引用。
    张春娟,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候选人。主要从事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发表《社会流动对传统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冲击》等论文数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我国有8300多万残疾人,涉及2.6亿家庭人口。为残疾人提供福利,真正实现残疾人的“平等、参与、共享”,是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其中,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就是为残疾人提供帮助、提升福利的有效介入手法。
    希望本书能够促使更多的社会工作者介入残疾人群体,也希望本书能够引导更多的残疾人工作者熟悉和运用社会工作手法。二者共同努力,以更好地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的科学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3.护理与康复知识
    残疾人康复是指在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服务下,在社会和国家的支持下,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服务和过程,引导残疾人积极参与,帮助残疾人改善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社交功能,进而改善其生活,增强其生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残疾人康复包括生理康复、心理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其中生理康复应掌握相关医学常识和康复训练的方法,是相对于其他社会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在残疾人康复社会工作中,主要包括白内障复明、低视力康复、听力语言康复、肢体残疾康复、精神残疾防治与康复、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成年智力残疾者的训练与服务、盲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同时,随着从传统的生物学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康复已经成为康复医学的核心,也是医疗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服务说到底是帮助残疾人回归社会、重新参与社会生活的具体措施。因此,要致力于解决残疾人的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并用社会康复工作方法,努力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二)心理学知识
    鉴于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残疾人工作者掌握适当的心理学知识相当必要,尤其是与精神残疾人相处时更不能完全依赖爱心、耐心,还得懂得他们特殊的心埋状况,保证沟通的效果,更好地为之服务。实际上,不仅精神残疾人存在精神、心理障碍,其他残疾人也或多或少有心理方面的问题。因身体的残疾而产生自卑感在残疾人群体中比较普遍,如果残疾人工作者在为残疾人服务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给予他们一定的心理辅导,这会对残疾人的一生产生积极影响。同时,精神残疾人家属因承受过多的精神压力也有心理障碍,尽管他们不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直接服务对象,但给予其一定的心理辅导,不仅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也有助于精神残疾人家庭护理,为精神残疾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得到家人更多心理上的理解与支持,促进精神残疾人的康复。对于其他残疾人来说,在特定情况下仍然会有一些隐性的心理问题,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就能避重就轻地为他们服务。
    与健全人心理相比较,残疾人心理表现为两大特点。
    (1)残疾人有较强的自我意识
    残疾人,特别是感官与肢体残疾而智力发展正常的残疾人,他们自身的生理条件往往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也明显感受到自身与正常人的差异,他们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与联系少于正常人,这些情况会更多地促使他们的意识处在客观的自我觉知状态中。残疾人在这种状态中会反复地把实际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加以对比,将自身与别人进行对照,他们在不断的自我评价中首先会感受到生理自我层次上自身明显的缺陷。他们感受到自己低人一等,在心理的自我反应上更容易出现自卑、孤独、怨天尤人的消极情绪体验。残疾人一般自尊心较强,焦虑水平较高。他们有较强的心理防御机制,往往把自己封闭起来,害怕受到别人的伤害,特别害怕别人利用他们的生理缺陷“揭短”,但他们又时时渴望得到别人和社会的理解与同情。他们有比较重的心理负担,心灵深处往往有难以言状的痛苦。在情感上他们比健全人更加需要获得友爱和帮助。在社会生活中他们更为关注自己能否得到别人的尊重和重视。
    残疾人这种较强的自我意识对他们的行为活动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他们意识到自身生理上的不利条件,但如果一味地把自己的不幸归之于命运的不公而自暴自弃,就会形成极度忧伤消极的病态心理。对于那些因突发意外事故而造成肢体与感官残疾的人更是如此,他们一下子步人生活的黑暗中,所有的理想都成为泡影,个性面貌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2)残疾人有较强的心理补偿能力
    残疾人因自身某些生理方面的缺陷,会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功能上的补偿,残疾人的这种补偿心理一般包括生理补偿和心理补偿。
    一个健全人在正常生活中,身体各个器官都均衡地发挥着作用。在现实中,我们也看过,一些身体健康的人充分利用某一或某几个器官发挥功能优势的现象。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残疾人及残疾人社会工作
第一节 残疾与残疾人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定义及原则、特征
第三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与基本价值观
第一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价值观
第三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知识体系

第三章 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残疾人事业发展历史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与立法
第三节 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与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历史与现状

第四章 致残因素预防与社会工作介入
第一节 残疾疾病与病情预防
第二节 残疾事故与意外预防
第三节 灾害与环境致残预防
i纂矗凑i残蘸凡熏黎簟粒黉麓僭◇鬻iii蓑ii鍪攀霎
第一节 需要与残疾人需要
第二节 残疾人需要满足的社会意义
第三节 社会工作在满足残疾人需要中的作用

第六章 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第一节 社会支持及网络构建理论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构建分析
第三节 残疾人社会支持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第七章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社会工作介入
第一节 残疾人心理一般特征
第二节 残疾人心理特点
第三节 针对残疾人心理的社会工作介入

第八章 残疾人腹复社会工作
第一节 残疾人康复的内涵与特点
第二节 残疾人康复社会工作
第三节 残疾人分类康复社会工作

第九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模式
第一节 优势视角模式
第二节 家庭残疾人社会工作介入模式
第三节 机构残疾人社会工作介入模式
第四节 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介入模式

第十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
第一节 专业社会工作三大方法运用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资源整合方法
第三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技巧

第十一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上)
第一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接案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预估
第三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计划
第四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介入

第十二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下)
第一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评估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结案
第三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督导
第四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的特点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