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综合素质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决定了城市的吸引力,也决定着这个城市拥有怎样的人才队伍。对人力资源的研究一再表明,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的聚集,有利于高附加值产业的扩张,影响着城市的资源流动与配置,吸引与之相匹配的生产要素的聚集,提高城市竞争能力。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没有教育的国际化,就没有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具体措施如下:
(1)持之以恒地推进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强调教育的全面性以及全民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寻找有效的途径提升市民的公共意识、公德意识,培养良好的文明素养。
(2)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探索国际化教育的办学途径、特色和模式,实现教育与国际接轨。积极地利用和引进国外的优秀教材和教学理念,率先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上海高校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应与国际教育发展的总体动态和最新措施相互联系,汲取营养,以增添上海教育发展的国际化程度。人才培养目标由复合型、外向型进一步向国际型方向发展。
(3)创建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与研究型大学,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培养顶尖人才。积极寻求与世界一流大学、科研院所更广泛的合作途径,开发国际教育资源,发展国际性教育培训基地,建立人才“走出去”的培养机制。
(4)鼓励上海跨国企业实施人才“本地化”战略,引导上海企业选择留学人员和华裔人才相对集中的海外城市率先进行跨国经营或直接在海外成立研究中心,促进海外留学人才和华裔人才“零距离”地融人中国企业。
2.建立一视同仁的人才评价和合理使用机制,拓宽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
具体举措如下:
(1)建立合理而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注重不同行业和学科人才的特点和要求。研究如何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综合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克服人才评价中的重学历、资历、背景,轻能力、业绩的倾向。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