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6501516
  • 作      者:
    萨础日娜著
  • 出 版 社 :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这里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民族地区是我国资源富集地区,森林、草原、水、矿产等资源十分丰富。改革开放以来,响应国家发展经济的号召,也为了满足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民族地区加大了资源开发力度,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增长。但是,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愈加凸显,民族地区各类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接踵而至,从而又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在介绍生态补偿理论和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对民族地区生态补偿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构建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总体思路。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工作刚刚起步,成绩和问题兼而有之。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民族地区作为主要项目地区,也从中吸取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生态补偿的管理体制不合理,部门色彩较重;生态补偿的法律体系不健全,缺乏责任追究机制:生态补偿的政策不完善,缺乏统一规划;生态补偿的监督机制欠缺,干部评价体系不合理;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少,缺乏良性的投融资机制;生态补偿的意识淡薄,公众参与度不够等。
  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关系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着全国的生态安全。提出建立和完善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旨在缓解民族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总体框架主要包括生态补偿的基本要素、管理机制和保障措施三部分。民族地区生态补偿的基本要素有补偿主体、客体、标准、方式和途径等,它们是整个补偿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是生态补偿方案能否达到生态有效、经济有利目标的前提。为了使生态补偿制度得到良好的实施和预期的效果,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分工合理、决策科学、运转高效、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生态补偿管理机制,其中包含了生态补偿的科学决策机制、综合协调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绩效评估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生态补偿管理机制的作用,有必要为其提供充足的体制、政策、法制、财政以及意识等方面的保障措施,这些将为建立健全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
展开
精彩书摘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首先,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态补偿资金难以落实。目前,我国实施的各项生态补偿政策,其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中央财政拨款,加上一部分地方资金配套,然而民族地区很多地方经济发展落后,不能够拿出足够的配套资金,这就给生态补偿的有效实施造成很大障碍。其次,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人们参与生态补偿的主观意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会产生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为了满足这一内心需求,就会主动自愿地向生态服务付费。再次,只有经济发展了,被补偿地区以及被补偿者才能够摆脱贫困。只有在拥有了足够的物质财富和良好未来预期的时候,人们才会停止为了生存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而破坏生态环境,这在客观上也起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导致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恶劣的生态环境下,不但经济难以发展,即使发展了,也难以为继。那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要钱不要命”、“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发展,再也不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社会发展研究表明,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已经贯穿于人们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当中,成为名副其实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问题。其中,经济生活中涉及的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如果在经济决策中不能够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而仅仅依靠破坏后的恢复治理和事后监管,将难以达到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目的。只有正确认识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才能够在正确的思想和理论指导下,真正做到改善、维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调整相关利益者的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分配关系。
  生态补偿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了,一生态补偿才能够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资源保障。近年来,民族地区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了足够的重视,在政策、资金和人才资源方面均有了一定的倾斜。但是,由于民族地区长期以来积蓄的生态环境问题极为严重,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短板”,靠政策上做些小的调整,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问题。尤其是当经济发展水平下降时,地方政府很可能会选择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其他目标的实现。因此,为了保证各级政府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持续关注和提供有力支持,有必要建立一个长效、稳定的生态补偿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国家体制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视,使环境保护成为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发展目标。
  6.2.3公民社会有待发育
  民族地区公民社会不发达,公众对生态补偿的参与不足。社会组织和公众是以维护环境权益的方式来发挥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的,权利是他们行动的依据。就民族地区目前来说,社会组织和公众的环境权利是在发展的。例如,公众参与已经作为一种法定权利进入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之中,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中来,各种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也在更加有效地协助政府对社会上的生态破坏和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监督。但是,从生态补偿领域来说,民族地区公众参与明显不足,特别是在决策参与权、信息知情权、管理监督权以及损害索赔权等方面,不能满足社会组织和公众的一般要求,企业投资十分有限,生态补偿中的社会参与机制还有待加强和完善。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方法
1.4.2 规范分析方法
1.4.3 系统分析方法
1.4.4 实证研究方法

第2章 生态补偿的理论与方法
2.1 生态补偿的内涵
2.1.1 生态补偿
2.1.2 生态补偿机制
2.2 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2.2.1 生态学理论
2.2.2 外部性理论
2.2.3 公共产品理论
2.2.4 资源产权理论
2.2.5 生态价值理论
2.3 生态补偿的方法体系
2.3.1 生态补偿的性质
2.3.2 生态补偿的依据
2.3.3 生态补偿的目的
2.3.4 生态补偿的方法

第3章 生态补偿的国内外经验
3.1 生态补偿的国际经验
3.1.1 耕地生态补偿
3.1.2 流域生态补偿
3.1.3 矿山开发生态补偿
3.1.4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
3.1.5 碳汇交易生态补偿
3.1.6 农业生态补偿
3.1.7 国际经验总结
3.2 生态补偿的国内实践
3.2.1 森林生态补偿
3.2.2 草原生态补偿
3.2.3 流域生态补偿
3.2.4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
3.2.5 区域生态补偿
3.2.6 地方生态补偿实践
3.2.7 国内经验总结

第4章 建立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4.1 建立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4.1.1 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和资源储备库
4.1.2 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国家的生态安全
4.1.3 民族地区为保护生态环境放弃了很多发展机会
……
第5章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实践
第6章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7章 建立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总体思路
第8章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实证研究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