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太空生活
一、航天员是怎样练成的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实现与“天宫一号”的载人交会对接,中国女航天员也首次进入太空。
“神舟九号”航天员是从我国第一批14名航天员和第二批7名航天员中选拔出来的。要成为飞天航天员,首先要取得预备航天员的资格。要取得这个资格,需要闯3关。
第一关,初选关。我国第一批预备航天员最基本的条件是累计飞行600小时以上的歼击机、强击机飞行员,此外,还有年龄、身高、体重、政治条件、个人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第二关,临床医学选拔关。这是航天员选拔最为关键的一关。在此阶段,对候选人的病史进行重新评价,排除候选人有遗传性疾病或其他容易复发的疾病,并到大医院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家族史调查。闯过这一关的仅剩60人。
第三关,航天适应性选拔。航天环境十分特殊,不同人对航天环境(主要是失重、超重、缺氧)的适应能力不同。因此,这一阶段的任务是选拔出适合参加太空飞行的预备航天员。航天医学专家设计了许多专门的检测方法,以便检测出候选人对航天环境的适应能力,将适应能力差的候选人淘汰。例如,为了防止航天运动病,航天医学专家对候选人进行了秋千、灌耳、转椅等前庭功能检查;为了挑选出心血管功能好的候选人,进行了头低位、站立位、下身负压、自行车运动、失重飞机飞行等检查;为了评价候选人对抗超重的耐力,进行了离心机检查;为了选出缺氧耐力好的候选人,进行了低压舱检查等。此外,还进行了心理选拔。在最后60个候选人中,通过检测的仅12人,加上2名到俄罗斯学习的教练,共有14人成为了我国第一批预备航天员。
成为预备航天员后,等待他们的是长期艰苦甚至是极限负荷的航天员训练,有人将它描述为“魔鬼训练”。我国第一批14名预备航天员从1998年开始训练,到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上天,历经5年,在此期间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八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最后都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转为正式航天员。
成为正式航天员也并不意味着都能上天,到目前为止,第一批14名航天员中只有7名执行过飞天任务,加上第二批航天员中的“神舟九号”女航天员刘洋,共有8名航天员实现了飞天梦想(其中景海鹏成为第一位再飞航天员)。每一次发射任务,都是对航天员的又一次选拔。例如,在进行“神舟六号”航天员选拔时,将14名航天员分为7组,以2人为一组进行考核。“神舟六号”航天员选拔,主要依据“神舟五号”发射后他们的训练成绩,之前的成绩都被清零,再进行重新考核、编组。然后,从7个航天员乘组中选出3个航天员乘组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发射前的人-船-箭-地联合检查和训练。最后,在适当的时候,确定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小组。针对不同的任务特点,选拔标准也有所改变。“神舟五号”是我国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看重的是个人的身体因素、训练成绩、政治思想、心理素质。选拔“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和“神舟九号”航天员时,并非单以个人素质作为选拔的唯一条件,更看重乘组成员的协调配合和完成每次重点任务的能力。
我国现在仍处于短期载人航天飞行阶段,对航天员个人体格和素质的要求比较严。随着我国空间站的建成,我国将进入中、长期载人航天飞行阶段,对航天员体格的要求会相应降低。那时,将根据航天员在太空担任职责的不同,选拔、训练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例如,未来的任务专家和载荷专家主要负责空间站的维护和进行一系列研究和试验,对他们专业技术的要求将会提高,对身体的要求将会降低。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