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密度建筑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2142231
  • 作      者:
    董春方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董春方,建筑学工学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任职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长期从事建筑设计方法研究,并拥有丰富的建筑设计实践经验;香港大学建筑系访问教授,游历欧洲多国;并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日本大阪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建立研究与教学合作。
展开
内容介绍
    《高密度建筑学》主要内容包括:紧缩城市与城市高密度环境、密度与高密度、高密度、建筑应变与实践、高密度建筑学策略、三维立体模式及其叠加模块的探索与实践等。
展开
精彩书摘
    ②多样性原则的物化表现,混合不同的功能和空间,并使之互为依存、交互作用,达到互利、互补共生的状态。
    城市生命力和繁荣的根本是差异性和多样性,而高密度城市环境限定了的建筑用地空间需要混合重叠多样的功能和空间以实现差异性和多样性,杂交与共生利于不同功能和空间的交互共存,从而提升功能和空间的使用强度,能够有利于所有参与的功能和空间,并具有一种有机体多样性的相互关联能力,能够包容城市中可预见行为和随机行为。
    ③整合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
    功能、空间和不同使用的杂交意味着包容复杂的社会生活,必然影响到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因此需要共生策略协调拥挤以及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达到两者之间利益的平衡、协调互利并获得共享利益的一致性;在多样化杂交的同时确保私人领域的安全性与私密性诉求,维护私人利益的个性要求,从而促成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整合。
    ④开放性与公共性。
    杂交与共生将城市公共空间和社会功能融入建筑空间,从而在建筑内部创造具有城市特征的公共空间以及服务于社会生活的城市功能,产生并促进人类的交往和互动,提升了建筑城市范畴的开放性和公共性,将建筑功能和空间延伸至城市环境,促成建筑与城市环境聚合。
    ⑤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和最优化。
    杂交与共生依据不同功能和空间在高密度环境中的特质和优势,在限定的建筑用地边界内优化配置不同的功能以及所需的空间容量,从而穷尽它们的潜能,获得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和最优化。
    ……
展开
目录
上篇 背景与基础
第一章 紧缩城市与城市高密度环境
摘要
1.1 空间诉求的紧迫性和动力因
1.1.1 空间诉求的紧迫性
1.1.2 空间诉求的人口膨胀动力因
1.1.3 空间诉求的城市化动力因
1.1.4 空间诉求的生存条件与环境改善动力因
1.1.5 空间诉求的生态补偿动力因
1.2 密集紧缩城市与城市高密度环境的价值
1.2.1 紧缩还是分散
1.2.2 密集紧缩城市的价值
1.2.3 城市高密度环境
1.2.4 城市高密度环境的优势和多样性价值
结语
第二章 密度与高密度
摘要
2.1 物理密度
2.1.1 人口密度的量度方法
2.1.2 建筑密度的量度方法
2.1.3 密度梯度与密度分布
2.1.4 建筑密度与城市形态
2.2 感觉密度
2.2.1 空间密度j社会密度
2.2.2 感觉密度与建筑特征
2.3 高密度与城市高密度环境
2.3.1 高密度含义的主观性和模糊性
2.3.2 基于城市环境和城市形态的高密度内容
2.3.3 城市高密度环境的界定
2.3.4 城市高密度环境与拥挤
结语

下篇 经验与策略
第三章 高密度.建筑应变与实践
摘要
3.1 高密度,建筑应变与实践的背景和内容
3.2 建筑应变与实践的初始阶段——未来城市和建筑的构想,1900s-1940s
3.2.1 摩天大楼的启示
3.2.2 整体都市主义策略的初探
3.2.3 三维立体模式及空间补偿策略的初探
3.2.4 杂交与共生策略的初探
3.3 建筑应变与实践的发展阶段——应变策略的成形与广泛实践,1950s-1980s
3.3.1 空间补偿及杂交与共生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3.3.2 “空间城市”的启示
3.3.3 几何形体的高密度价值
3.3.4 垂直都市主义及杂交与共生策略的实践与发展
3.3.5 三维立体模式及其叠加模块的探索与实践
……
结语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片资料来源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