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山地城镇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2141937
  • 作      者:
    徐思淑,徐坚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徐思淑,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规划师。浙江省宁波市人,1935年12月生,1959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作者50多年来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教学、科研与生产工作,在现代城市设计、山地城镇建设、人居环境建设、建筑设计及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等方面均有突出的研究。已撰写出版《城市设计导论》、《城镇的人居环境》、《岩石地下建筑设计与构造》、《现代地下建筑》、《山地城镇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等专著,曾主持2001年山地人居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主编出版论文集,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补助。
展开
内容介绍
    《山地城镇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从山地特有的环境条件出发,较系统地阐述了山地城镇规划设计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山地城镇规划设计与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全书内容有:城镇用地选择、总体布局、街路交通组织、空间组合、景观与绿化、竖向规划设计及城镇生态化保护建设与灾害防治等七个部分。
    《山地城镇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可供高等院校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园林绿化等专业师生以及规划设计者参考,也可供城建部门领导和管理工作人员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2)视廊景观:视廊应包括观景点与景观对象相互间的通视空间及景观对象周围的环境。
    3)空间环境景观:层层叠叠,主要规划控制突出的、点状或片状的、依附山体层层叠叠的、结合自然环境的人工建(构)筑物(包括山地步道、缆车、索道、观光电梯等)的空间环境景观。重视全貌和总体轮廓。
    4)街路景观:主要是突出山地城镇街路所呈现的自由格局,以及曲线与直线组合的柔和美的舒缓感。对不同性质、交通特征、位置及宽度的街路应作不同的处理:
    (1)交通性道路(包括快速路):应从连续、动态的视觉效果出发,把握其景观的序列变化及总印象,利用山峰、陡崖、江河、桥涵、森林以及历史文物古迹、标志性建(构)筑物、大型广告牌等为借景,增加其趣味性与变化。其线形应流畅、简洁。
    (2)生活性街路:其景观应按居民的活动方式,反映出当地浓厚的生活气息,把城镇的历史景观、人文活动、山地文化与各种自然元素紧密结合起来。山城各种形式的步行街,最具山城特色,宜人的街巷尺度与广场,可以激发人们的公共活动性,缩短人的社会距离,增添生活情趣和场所感。
    3)农地、山林、绿化等区域景观:包括城镇周围的面山规划与控制,城镇内外立体绿化和基本农田等,并形成景观对象。
    4.提炼和塑造自身的城镇特色
    1)山地特色包括城镇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自然因素有无形和有形两种,社会因素有城镇性质、产业结构、经济特点、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城镇物质空间等。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城镇的特色。
    2)在规划设计中,应该把山地自然生态的多样性作为形成特色的基础,利用空间立体性、多层次性作为景观表现的手段,再加上当地的文化因素,以提炼出每个山地城镇自身的特色。
    3)在规划设计中,应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从整体出发,多设置开敞空间、城镇阳台、视线走廊,借山、引水入城(有条件情况下)、引林入城(绿楔),以形成山、水、城、田有机结合互为呼应的、独特的生态景观体系。
    5.处理程序
    1)在水平方向上,以城镇景观为中心,逐次向近郊和区域展开;景观组织上,由城区的精雕细刻到区域选取,旷野略景、主次分明。
    2)在垂直方向上,从水面、平地、丘陵,直至山峰绝顶,考虑从各种俯瞰、仰视、平视中获得丰富的景观形象。
    3)在历史进程中,城建过程中,保留人文景观内容,如古建(构)筑物,摩崖石刻等为城镇发展留下实物证据,为城镇景观增加丰富文化内容。
    4)使景观内涵富有哲理,外形注重意象。景物形象要形势结合,而不是孤立地去表现单体建筑本身的完善、奇特,要凭借周围的自然环境,“因地构筑,借景而生”,以群体组成一个和谐的空间。组合中,建筑的布置讲究主客层次和虚实对比,追求内在的理想,如做文章一样,“起”、“承”、“转”、“合”,结构层次分明。
    由于地形的多变与阻隔,因此山地城镇的开放空间更成为景观设计的重点,并应将公园、绿地、广场、步道、水体溪流、运动场等地串联成为一个开放空间系统。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城镇用地选择
第一节 山地特征
一、山地地形特征
二、地面坡度与高程
三、地质条件
四、地形与雨量
五、地形与风态
六、地形与动植物
第二节 用地选择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一、选择原则
二、基本要求
第三节 地质环境的选择
一、几种不良地质现象
二、地质条件选择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 地形条件的选择
一、大地形条件选择
二、小地形条件选择
三、建设用地分类和坡向与地势要求
四、山地居住区与工业区的特殊关系
第五节 工程、经济条件选择
一、工程因子条件考虑,
二、安全及生态敏感性考虑
三、经济考虑
第六节 山地开发环境影响评估
一、开发评估范围
二、评估的重点
三、评估依据
四、景观类美质环境系统
五、评估基准

第二章 总体布局
第一节 山地对城镇布局的影响
一、宜建用地空间的规模有限
二、小环境的特殊性对建设适地性要求高
三、影响建筑、街路等建设及工程投资
第二节 山地城镇规划设计的传统导则
一、节能、节地,突出自然因素影响
二、因地制宜,重视微地形、地貌和地质等条件
三、立体规划设计,重视用地的垂直分区和竖向设计
四、从宏观环境出发,控制和形成风貌各异的城镇景观
第三节 城镇布局形式
一、组团式
二、带状式
三、混合式
第四节 城镇内部布置
一、基础资料分析
二、居住区布置方式
三、公共福利设施布置
四、公共活动场所和广场布置
五、工业区(工厂)布置
第五节 总体布局要点
一、使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协调和谐
二、使城镇和各组团功能布局完善,职住平衡,各具特色
三、注意各块用地的通达性,建立“绿色交通”网络
四、给水、排水条件对布局有很大关系
五、根据地方气流特点处理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关系
六、充分利用地形,地上与地下结合
七、山地城镇边缘区(带)建设

第三章 街路交通组织
第一节 特点与区别
……

第四章 空间组合
第五章 景观与绿化
第六章 竖向规划设计
第七章 城镇生态化保护建设与灾害防治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