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是政治觉悟的体现;习惯是党性修养的锤炼;习惯,是道德情操的折射;习惯,是知识与智慧的发散。
勤政:坚持不懈,强化宗旨意识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革命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凡事做到极致都能赢得尊重。在平凡的岗位上,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有这样那样的琐事,而多数人都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也正是因为如此,成功的总是那些对待小事仍然“斤斤计较”的人。要想成为一名卓越的党员干部,就要不厌其烦地把每项工作做到最好。
其实,工作岗位不仅是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也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大舞台。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在平凡中体味幸福,在习惯中享受乐趣,在努力中争创新成绩。勤奋工作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态度。可以说,一个优秀的人,必然是一个勤奋做事的人;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必然是一名勤奋工作的好干部。我们要大力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工作,才能把目标变成现实。
王顺友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投递员,2007年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20多年来,他一直从事着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的艰苦而平凡的乡邮工作。
王顺友负责的马班邮路,山高路险,气候恶劣,一天要经过几个气候带。他经常露宿荒山岩洞、乱石丛林,经历了被野兽袭击、意外受伤等艰难困苦。他常年奔波在漫漫邮路上,一年中有三百多天在大山中度过,无法照顾多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女,却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
为了排遣邮路上的寂寞和孤独,娱乐身心,他自编自唱山歌。为了能把信件及时送到群众手中,他宁愿在风雨中多走山路,改道绕行以方便沿途群众。他还热心为农民群众传递科技信息、致富信息,购买优良种子。为了给群众捎去生产生活用品,王顺友甘愿绕路、贴钱、吃苦,受到群众的广泛称赞。
2001年8月,木里遭受了一次特大洪水灾害,造成山体滑坡,洪水冲断了县城至白碉的道路。大雨连下了十几天,交通完全瘫痪,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也进不来。高中毕业的旭燕在家坐卧不安、心急如焚:“有没有录取通知书?通知书能不能及时送到?”一切都是未知数,到8月中旬,她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
一天傍晚,天空滚着响雷,风裹着雨直往屋里跑,这时旭燕家的狗突然叫起来,旭燕很意外:这么大的雨,还会有谁来?她开门一看,雨里站着一个人,没穿雨衣,膝盖以下全是黄泥浆,整个人像是从水里捞上来的,旁边的骡子背上蒙着雨布。王顺友进屋第一句话就是:“你的通知书来了。”旭燕喜出望外,感动得无以复加,连谢谢都忘了说。更令她没想到的是,她的通知书居然是干的!原来,王顺友把雨衣用来盖邮包了。
按理,王顺友完全可以不送这一班邮件,但看到邮件中有一封录取通知书,他便风雨兼程,赶路一天一夜到达白碉村,而在平时,这段路得走两天两夜。
质朴寡言的王顺友爱用“伟大”两个字,他说:“送信的工作是伟大的,伟大之处就在于邮政的工作是在为老百姓做事情。”
二十多年来,王顺友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一份报刊,投递准确率达到100%。2005年,王顺友应万国邮政联盟之邀,飞赴瑞士,为万国邮联行政理事会作关于中国邮政普遍服务的报告。该会自1874年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以来,王顺友是受邀作主题报告的第一名普通邮递员!他赢得了全世界的敬意。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正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王顺友表现出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广大党员干部大多服务在基层,他们所在的平凡岗位,正是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把党与群众的关系,比之如鱼水,喻之为血肉。历史已经证明,不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地强化宗旨意识,坚定不移地贯彻群众路线,在平凡的岗位上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导向,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时刻鼓励和鞭策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筑牢党的执政根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党的事业蓬勃发展。
遇事不躲,而是要管
古人云:“士人赴官谓之上任。任者,担也。盖将担子上在身上。”作为党员干部,必须乐于当好人民的“挑夫”,权重不忘责任大,位高不移公仆心,在其位谋其政,切切实实地为党和人民办实事,千万不能怕做事、不管事。
当今社会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横流,不少党员干部也受到其消极影响,淡忘了党的宗旨和自身的使命。这种现象突出表现在:工作沉不下心,上攀下比,左顾右盼,生怕别人占便宜而自己吃亏;干事沉不下身,蜻蜓点水,松垮漂浮,唯恐付出多而得到少;遇事沉不住气,既不敢做,又不敢当,推卸责任,生怕引火烧及自身。
这些党员干部有一个共同心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做事但求“别出事”,遇事能躲则躲。“安安稳稳混日子,平平安安享清福”,是其人生信条;“思想僵化观念旧,胸无大志看眼前”,是其工作常态;“手中总像有活干,干来干去全无关”,是其处世哲学。
这样的党员不是合格的党员,这样的党员干部也不是称职的党员干部。《党章》强调:无论有无职务、职务高低,无论身处何地、从事何种职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一定要牢记党的宗旨,不忘肩上的重任,用强烈的责任心推动工作的落实。
在巍巍天山脚下的库尔勒市,有一位法官,她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视群众利益、公正高于一切,她就是新疆库尔勒垦区人民法院审判业务庭庭长王玉荣。
王玉荣,是库尔勒垦区人民法院从事审判案件的唯一一名女法官。她认为,作为一名法官,要有无私奉献精神,要司法为民,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她常说,民事案件时常关系到百姓的生产生活,要不怕麻烦,竭尽全力做好。
2008年,库尔勒垦区人民法院受理了库尔勒热力公司起诉六十余住户使用暖气而不付供暖费的合同纠纷案。案件受理后,院领导高度重视,王玉荣根据院领导的安排要求,及时组织全庭同志对案件进行专题研究,并展开讨论。她说,供暖问题一直是社会热点问题,供暖合同有其特殊性,要兼顾企业利益和社会稳定及群众利益,不应采取强制手段对待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尽量在事实清楚的情况下,调解和依法解决。
由于被告人数多,居住分散,再加上有的被告是个体工商户,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这给法官送达诉状带来了困难。而且,在送达过程中,有的当事人抵触情绪大。这时,王玉荣安慰大家道:不要着急,要理解居民的心情,多做法律宣传,多跑几趟,争取让居民了解法院的工作。就这样一连几天,王玉荣带头,分头到居民家做工作。他们了解到因供暖企业所使用的设备陈旧等问题,个别家庭确实存在暖气不热的现象,但是又无温度达不到标准的证据,而企业对此问题解决力度也不够。
在调解期间,双方各说其理,情绪激动,互不相让。王玉荣感到了案件的棘手。她分头给双方当事人做工作,告诉用户依法交纳暖气费是义务,并告知以后遇到暖气不热的问题应如何收集证据;告诉企业应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切实为用户着想。通过她的不懈努力,85%的住户主动交纳了采暖费,企业也做了相应的减免,双方握手言和。而对于部分恶意欠费的用户,采取诉讼法律的手段,保证了企业的利益。案件结案后,双方当事人都情不自禁夸奖道:“库尔勒垦区人民法院不愧是人民的法院,王玉荣同志真是一位一心为民、公正廉洁的好法官,我们信服了!”
……
● 序好习惯,党员干部成功的依托
习惯之一
追求优秀
●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 让优秀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习惯
● 信念是行动的驱动器:党员干部的自我激励
● 刻苦钻研,争当先进
● 追求卓越:目标决定高度
习惯之二
担当责任
● 勤政:坚持不懈,强化宗旨意识
● 遇事不躲,而是要管
● 让工作落实到位成为党员干部的习惯
● 以“辛苦指数”换群众幸福指数
● 不是尽力而为,而是全力以赴
习惯之三
追求新锐
● 转变思路,应对挑战
● 转变作风,提高执政能力
● 敢为人先,开拓发展新道路
● 尊重规律,科学决策谋发展
● 统筹兼顾,改“战胜策”为“全胜策”
习惯之四
实干苦干
● 保持热情:热情是效率的催化剂
● 不找借口,方法总比问题多
● 有效沟通,解决问题的关键
● 内外兼修本领强
● 要事第一:永远做最有价值的事
习惯之五
终身学习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学习知识,丰富头脑
● 学习榜样,明确目标
● 学习经验,增长能力
● 让上网成为党员干部的“第五习惯”
习惯之六
团结合作
● 善于团结人,激发凝聚力
● 一马当先,不如万马奔腾
● 树立全局观念,赢大局
● 不搞“小圈子”,不找“关系”
● 管理下级的三重境界
习惯之七
敢于为先
● 只有说马上就干,绝不空说等等看
● 遇到困难,党员干部要冲锋在前
● 让官腔绝迹,让忽悠止步
● 改“让别人去管”为“到我为止”
● 以身作则,带动和影响他人
习惯之八
深入基层
● 常下基层,多接“地气”
● 融入群众,贴近民心
● 深入基层,听民意解难题
● 体验基层,知民情谋发展
● 服务基层,聚民心促发展
习惯之九
从客观出发
● 要实干:务实才能出业绩
● 说实话:空话必误事,假话必坑人
● 做实事:少一点作秀,多一点做事
● 出实招:致富才是硬道理
● 重实效:只有做好,才算做了
习惯之十
善于工作
● 要埋头苦干,更要抬头巧干
● 学会“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 抓关键,牵牛要牵牛鼻子
● 简化问题:简单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 跳起来摘桃子,工作要讲方法
习惯十一
自诫自检
● 懂得感恩
● 学会宽容
● 勤俭节约
● 勇于奉献
习惯十二
自我省察
● 用好公权
● 抵制诱惑
● 在监督的环境下工作,在法制的轨道上用权
● 律己在前
● 防微杜渐
习惯十三
自我完善
● 在反省中提升自我
● 注重自身修养,塑造良好形象
● 在细节上改进,提升执政能力
● 摸着石头,好过河
● 掌握工作与生活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