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整个供应链中何处终止分析 这是一个水足迹核算中的基本问题。在碳足迹核算、生态足迹核算、能源分析及生命周期评价中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在水足迹核算方面,尚未有一套通用成熟的指导原则,但一般规则是:凡是对总体水足迹有“显著”贡献的生产体系(生产树)内的水足迹都应核算。剩下的问题就是何为“显著”,研究者可以假定贡献度“大于1%”的就是“显著”的水足迹(如果研究者只关注贡献度较大的组分,则可以设定临界负荷为“大于10%”)。如果对特定产品的源头进行追溯,将会发现供应链永无休止并且广泛分叉,因为每个过程都有不同的产品投入。但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的过程在实质上贡献了最终产品的总水足迹。根据一般经验,可以预测产品中与农业产品有关的原材料对整体产品水足迹有很大的贡献。因为大约86%的人类水足迹都产生于农业领域(Hoekstra and Chapagain,2008)。如果考虑水污染,工业原材料也可能产生特别的影响(因为工业原材料促进了灰水足迹的产生)。有关终止的一个具体问题为是否需要核算工人的水足迹,因为几乎所有过程的投入都含有工人成本。工人需要食物、服装和饮水,因此产品的间接水足迹应纳人工人所有的直接和间接的水需求。然而,这就产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核算问题,即重复核算,这也是在生命周期评价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解决产品中自然资源消耗的常用方法就是根据消费者的消费数据将自然资源使用分配到最终产品当中。然而,消费者也是工人。如果把消费者使用的自然资源作为生产中劳力投入因素所隐含使用的自然资源来核算,就会产生双倍、三倍甚至更多的无尽的循环计算。简言之,将劳力的间接资源使用从水足迹核算中剔除是一种普遍可行的方法。做过碳足迹核算的分析者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是否应包括运输的水足迹。运输消耗大量的能量,在产品从生产至到达最终目的地所消耗的总能量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很多情况下,与产品制造消耗的总淡水量相比,运输消耗的淡水量并不大。运输消耗所占比例取决于产品的类型和能量应用的类型。一般来说,终止分析的规则决定了分析中是否应当包括运输的水足迹。当产品运输的水足迹在总水足迹中仅占较小比例时,分析时可忽略此部分。如果在运输中使用的能源是生物能源与水电能源,我们建议核算时应该包括运输的水足迹,因为这些能量形式都具有相当大的水足迹。总体而言,在最终产品的水足迹分析中,应当明确是否要包含生产系统中能量应用的水足迹。在更多情况下,能源因素仅占产品总水足迹的一小部分。当能量来自生物能源、生物燃烧或水力发电时,由于这些能量具有较大水足迹,需要在水足迹核算中予以考虑(Gerbens—Leenes et al.,2009a,2009b;Yang et al.,2009;Dominguez-Faus et al.,2009)。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