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于ET的区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494531
  • 作      者:
    马明,吴文勇,刘洪禄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基于ET的区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系统总结了基于ET的区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规划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全书共七章,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规划方法与模型,规划项目的背景,项目区基线数据及土地利用详查,情景分析与方案选择,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治理规划,综合管理能力建设规划。
    《基于ET的区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可供从事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的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为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此次区县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规划(IWEMP)与传统的水资源规划有本质的不同。传统的水资源规划方法注重的是水资源量的供需平衡和综合调度,强调人工水循环中水的合理分配,以追求供需缺口最小为分配目标。在供需出现矛盾时一般是采取开源节流措施,以缓解供需矛盾。而且开源或节流下来的水或用于扩大灌溉面积,或供给新增用水户,从而造成更多的水消耗。因此,传统方法缺乏对水资源可消耗总量的控制,因而不利于真实节水和污染物排放的控制。
    而在GEF项目IWEMP中是采用以区域目标ET为约束确定生产生活中容许的耗水量、取水量和退水量的水权三要素分配规划方法。即通过建立区域水平衡模型进行耗水平衡分析,根据流域的水循环规律在满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的条件下,确定区域合理的蒸腾蒸发(目标ET),然后规划节水措施或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和产业布局控制用水过程中的耗水量,使区域实际ET不大于目标ET值,所追求的是真实的耗水和目标耗水(ET目标)的平衡。这里实施节水的目的不是用于扩大灌溉面积或供给新用户,而是为了对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进行控制,同时将区域目标ET分配给不同用水地块也为不同用水户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的建立提供依据。
    水环境规划方面,传统的水环境管理注重的是污染源水质管理,只要污水排放水质达到污水排放标准就允许排入河道。实际上,由于受当地水资源条件的限制,上游来水不足,河道生态需水通常难以满足,即使污染源治理达标也可能无法保证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
    而在GEF项目IWEMP中是采用分析水环境承载力的规划方法,即建立流域河流水质模拟模型进行水环境承载力分析,通过分析“自然一人工”二元水循环过程中污染物迁移转化,确定河流水体在满足水功能区水质的条件下容许的污染物负荷水平(目标污染物排放量),然后规划治污措施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确保退水中的污染物排放不大于目标污染物排放量,从而实现水环境承载力的平衡。本质上,水环境承载力分析是分析河道水体环境容量限制与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平衡关系,即以流域水资源条件和ET为约束进行水功能区纳污限制。这要比依据排污量计算河道环境需水量的规划方法更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的建立提供依据。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基础理论
第一节 基于生态水文的陆地水循环
第二节 水资源与水环境
第三节 水资源利用与可持续性
第四节 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规划

第二章 规划方法与模型
第一节 规划项目来源
第二节 规划理念
第三节 区域目标ET分析方法
第四节 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SWAT模型
第五节 水与农作物——AquaCrop模型
第六节 一维河流水质模型——WQS水质模拟工具

第三章 规划项目的背景
第一节 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第二节 技术路线
第三节 项目区概况
第四节 水资源与水环境概况
第五节 水管理现状
第六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项目区基线数据及土地利用详查
第一节 项目区基线调查概述
第二节 水资源与水环境基线数据
第三节 地下水动态基线数据
第四节 人河污染物排放基线数据
第五节 土地利用及背景信息
第六节 遥感ET数据分析

第五章 情景分析与方案选择
第一节 现状趋势情景分析
第二节 现状耗水平衡分析
第三节 目标ET的确定
第四节 农业地块目标ET与管理方案
第五节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方案
第六节 规划期2020年耗水平衡
第七节 水环境承载力平衡分析

第六章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治理规划
第一节 节约用水规划
第二节 城乡供水规划
第三节 城乡污水治理规划
第四节 水源地保护规划
第五节 河道生态治理规划

第七章 综合管理能力建设规划
第一节 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机构
第二节 建立管理与协调机制的方案
第三节 综合管理政策与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