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北方地区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实践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7005216
  • 作      者:
    徐建新[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北方地区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实践研究》详细地分析了我国北方省域水资源配置工作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水资源配置的目的、任务和技术路线;水资源配置的基本条件;水资源供需方案的设置;水资源系统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水资源配置模拟模型的建立;配置方案结果比较与推荐方案结果分析;特殊干旱年重点城市的应急对策;水资源合理配置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北方地区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实践研究》结合河北省水资源配置的具体工作展开研究,内容翔实,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北方地区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实践研究》可供与水资源规划管理有关的科技工作者及管理人员参阅。
展开
精彩书摘
  2.有效性原则
  水资源的有效性原则是基于水资源作为经济社会行为中的商品属性确定的。经济上有效性的资源分配,是资源利用的边际效益在用水各部门中都相等,以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换言之,在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资源利用所产生的效益,在任何其他部门也应是相同的,如果不同,应将这部分水分配给能产生更大效益或回报的部门。由此可见,对水资源的利用应以其利用效益作为经济部门核算成本的重要指标。但是,这种有效性不是单纯追求经济意义上的有效性,而是同时追求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小的环境效益,以及能够提高社会人均收益的社会效益,即能够保证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利用效益。这需要在水资源合理配置问题中设置相应的经济目标、环境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并考察目标之间的竞争性和协调发展程度,以满足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性原则。
  3.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也可以理解为代际间的资源分配公平性原则,它是以研究一定时期内全社会消耗的资源总量与后代能获得的资源量相比的合理性。它要求近期与远期之间、当代与后代之间对水资源利用上需要有一个协调发展、公平利用的原则,而不是掠夺性地开采和利用,甚至破坏,严重威胁子孙后代的发展能力。
  4.优水优用原则
  水资源的配置不仅要考虑水量问题,还要考虑水质问题,实现分质供水、优水优用。不同用户对水质的要求不同,而不同水质的水也具有不同的价格。各种水源通过工程措施向不同用水户供水的经济成本不同。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水资源配置研究进展

第2章 省域水资源配置的目的、任务和技术路线
2.1 省域水资源配置的目的
2.2 水资源配置的任务
2.3 水资源配置技术路线
2.3.1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
2.3.2 水资源合理配置技术路线
2.3.3 研究规划流程

第3章 水资源配置的基本条件
3.1 水平年的选定
3.2 水资源配置基本单元
3.3 基本数据与资料

第4章 水资源供需方案的设置
4.1 需求端方案集及其筛选
4.1.1 需水量方案
4.1.2 不同方案需水量预测成果
4.1.3 需水方案比选
4.2 供给端方案
4.3 供需协调后比选方案集

第5章 省域水资源系统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
5.1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
5.2 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建立
5.2.1 优化目标
5.2.2 目标函数
5.2.3 约束条件
5.3 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求解

第6章 省域水资源配置模拟模型的建立
6.1 供需模拟模型的概念
6.2 供需模拟模型的计算任务
6.3 基于优化配置规则的水资源配置模拟模型的建立
6.4 水资源配置规则
6.4.1 外调水利用规则
6.4.2 水库运行规则
6.4.3 地下水开采规则
6.4.4 单元河网水使用规则
6.5 水资源模拟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6.5.1 主要约束条件
6.5.2 模型求解

第7章 配置方案结果比较与推荐方案结果分析
7.1 配置方案结果比较
7.2 推荐方案结果分析
7.2.1 全省供需平衡态势分析
7.2.2 供用水结构分析
7.2.3 用户缺水结构
7.2.4 用户供水保证率
7.2.5 空间缺水分布
7.2.6 引江水量区域分水比例
7.2.7 潘家口水库分水量调整

第8章 特殊干旱年重点城市的应急对策

第9章 水资源合理配置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9.1 系统开发环境
9.2 模型软件设计
9.2.1 主要内容
9.2.2 数据库设计
9.2.3 基本资料管理模块
9.2.4 模拟计算模块
9.2.5 优化计算模块
9.2.6 结果显示模块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10.1 结论
10.2 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