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城因运河而盛,古运河文化是德州兴城的文化根基。运河文化孕育了德州的文明,带来了多元文化的交融并蓄,也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从“明清漕运,天下粮仓”到“清末民国,仓栈枢纽”,运河遗产仓栈是中国大运河仓栈功能演变和运河码头文化的历史见证,具有原真性、独特性、传承性的特点。在中国大运河申遗的历史机遇下,德州古运河具有巨大的挖潜空间,将给德州城市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和空间。
因此笔者认为,对德州运河的保护和发展绝非简单的拓宽河道、恢复航运,也非一味盲目地进行沿岸地产的开发,而应该因地制宜,在积极保护古运河的原真性的同时,合理挖掘地域文化,并有机导入现代功能,使古运河在展示悠久历史文明的同时,成为适合当代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聚居空间。
3瓶颈——德州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
3.1运河现状遗存缺乏保护,生态境况令人担忧
不可否认,在运河沿线三四线城市中有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即由于经济发展的压力和推动力,在近几十年的城市发展中较为重视产业发展或城市建设,而对文化遗存及遗产保护较为忽视。长久以来对运河重要价值的忽视,导致德州古运河的历史遗存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水质污染严重、地表径流减小、沿岸植被稀少、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这一令人担忧的景象亟需在规划中对古运河加以保护,对周围的开发建设加以控制,并通过功能置换赋予这一地区新的生机和活力。
3.2现状遗存残、散、虚,高价值遗存少
与大多数中小城市相类似,德州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逐渐消亡。如今,德州历史文化景观多以传说、记载为主,大多停留在纸面传说中,物质性的文化与建筑遗存较为缺乏。目前德州仅有苏禄王墓及清真寺等少数国家文保单位,历史记载的董子读书台遗址、柳湖书院遗址等均已不存,并且现有的多数遗存由于保护力度不足也日渐衰微。
3.3整体文化资源利用不够
德州市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产业化利用刚刚起步,文化产业规模较小,尚未形成产业链,也没有明显的主导性文化产业。德州市文化企业创新能力较弱,文化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可以说,德州对整体城市文化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都还远远不足。
3.4市民康体休闲设施日渐增多。但公共文化设施严重缺乏
随着德州新城建设和旧城更新改造步伐加快,德州公园广场等市民康体休闲设施日益增多,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但相比之下,公共文化设施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文化事业投入经费不足、公共文化设施十分缺乏。如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尚未建设,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既有设施也因维护资金不足导致规模不够。
4策略——文化创意策略推动运河沿线三四线城市的复兴
4.1文化创意策略的提出
针对三四线城市中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不足,本文针对性地提出“城市复兴的文化创意策略”,其内涵是指“为了实现城市复兴的发展目标,在深入挖掘城市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和特点,策略性地运用城市文化资源发展适宜的文化创意产业业态,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同时通过导入文化产业到片区的积极营造中,改善城市物质空间,努力在促进城市空间复兴的同时,保护和弘扬城市文化资源,推动机制完善,促进对本城市的文化认同,构建社会资本,从而从微观到宏观逐步推动社会和文化复兴,最终实现城市的整体复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