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一方水土.B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6042540
  • 作      者:
    《<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编委会编
  • 出 版 社 :
    甘肃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有10多亿人口,谁也无法割舍父辈或祖辈扎根土地而涌动在血液里的一脉乡情。乡村人读了她,觉得熟悉而热爱;城里人读了她,觉得亲切而喜欢。
    “乡土”是一个质朴纯净的词语,《一方水土(B卷)(珍藏版)》把这个词诠释得十分到位。读她,带给我的不只是怀旧和抚慰,更多的是回溯精神之源,探寻生命之根。
展开
内容介绍
    《一方水土(B卷)(珍藏版)》选编的是《读者·乡土人文版》自2000年创刊至今,8大精品栏目10年来刊发的经典美文。本书辑录《心灵家园》栏目设立10年来后5年中所刊登的精华文章,《一方水土(B卷)(珍藏版)》由高剑峰所著,旨在抒写令人难以忘怀的乡村生活和那些触动心灵的乡野风光,用优美的文字营造乡土世界淳朴浑然的意境,挥洒平淡中溢出的温馨乡情。
    《一方水土(B卷)(珍藏版)》是“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的其中一册,供读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壮乡的歌是种在坡上的,像天女散花一样,悠悠地撒满翠绿的坡上坳间,灿烂地开放,睁着一双充满诱惑的眼睛,招惹着每位远方来客。
    坳间,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而流,快乐地跳跃着,不时溅起一两朵洁白的浪花,伴着哗哗的流水声,传来几声欢腾嬉闹,几个光着腚的孩子在水里嬉戏、追逐着,用小手扬起银珠般的水花。溪边,几头水牛在悠悠地啃着绿油油的草。牛背上的牧童吹起木叶,和着数声山歌:“溪里伙伴光溜溜,露出腚子不害羞。”歌声清脆童真,尖细得犹如一朵颤抖抖开着的小花,稚嫩,有些跑调,却令你满心欢喜。
    田间,犁铧在哗哗作响,光着膀子的汉子赶着牛,喘着粗气,满头大汗,不时用手擦着脸上的汗,大手一挥,汗珠纷纷落进肥沃的土里。汉子累了,便坐在地头,掏出旱烟袋,吧嗒吧嗒地抽起来,黝黑的膀上汗涔涔的,烟一圈圈地吐向空中,也喷出了雄浑的歌声:“什么石头会说话?什么村庄笑哈哈?”歌声回荡在空旷的原野上,响彻云霄。更妙的是,那边的山坡也回应了婉转的歌声:“蛤蚧在石洞里喊,那就是石头会说话。大风扫过龙树眼,那就是村庄笑哈哈。”这歌声像金色的蝴蝶翩翩飞来,一唱一和,此起彼伏,伴着笑声,疲劳也被吹到九霄云外了。
    壮乡的山歌就是这么随和,这么质朴,不需要任何伴奏,呼呼而过的风是悠扬的风琴,哗哗作响的犁铧是热烈的爵士鼓。壮乡的庄稼是用歌唱出来的,歌声唱松了冰封的土壤,唤来了春雨,湿润着干裂的土地;美妙的歌声诱得小草树芽探头探脑,唱得遍野绿油油,唱得满地金灿灿。
    “三月三”是壮乡最隆重最热烈的传统歌节,那向阳的坡上,那空旷的田野,人山人海。熙熙攘攘。说是歌节,却没有豪华气派的舞台设计,没有闪烁耀眼的灯光设备.没有气势宏大的音响伴奏。那仄仄的梯田就是最好的舞台,那灿烂的阳光、迷蒙的月光就是最好的灯光,清风吹过鸟儿啼鸣就是最好的音乐,随风招摇的小草就是最热情的观众。坡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出色的演员,不需要涂脂抹粉.穿红戴绿,随便地套上靛蓝的头巾,带上个自己做的香袋,扬着一张清纯青春的脸。就可以跟娇艳艳的山花比美。
    闹得最欢的要算年轻人了。太阳刚在坡上露出半个脸,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奔向山坡,带上五颜六色的糯米饭,欢快地碰着彩蛋,希望碰上个如意的人。姑娘怀里都珍藏着精美的绣球,羞羞答答地东张西望。而此时的山歌却是最精致、最漂亮的绣球,让歌声与歌声在春的氤氲中碰撞,产生微妙的火花。但微妙的歌声是不能漫天流淌暴露无遗的,只能或者靠在绿荫匝地的树下,或者躲在茂密如帐的草丛后,让歌声悠悠地从树下草丛中逸出,含着几分羞涩,几分温婉。先是高亢的“游览歌”。若有清脆的“回声歌”,便有不失时机带着几分诱惑的“见面歌”、“邀请歌”。若是对方也紧追不放,那热烈的“爱慕歌”和“交情歌”便喷薄而出。女孩的绣球便轻飘飘地抛向了对方,歌声慢慢地套近了两颗心,最后是手牵手身依身地走出草丛,消失在茫茫人海中。还有的你唱我和,歌声也低沉了,喉咙也沙哑了,人群渐渐散去,歌者也会从草丛后探出头来,甩给对方一个甜甜的笑靥,融入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树下的对方也不忘回报一个笑脸,有些惆怅.但不乏尽情欢悦。这样的情歌听说要唱上三天三夜,他们也不顾及吃住。饿了.嚼几口带在身上的五色饭,伴着个咸蛋。太阳走了,月亮也走了,随便在附近找个人家落脚,无需说明来意,主人会热情万分。次日天刚蒙蒙亮,那悠扬的歌声又在屋后的山坡上袅袅扬起,情意浸漫了整个天空。
    歌声也没有忘记中老年人,他们没有年轻人的浪漫羞涩,而是坦坦荡荡地坐在坡上,选一块软绵绵的草地,大伙面对面地摆开架势,放声地亮着嗓子,无所顾忌。歌里有一份绵绵的情意,却没有年轻人的天真,倒多了几分深沉、成熟,多了几分理趣:“三月下雨水茫茫,哥去耙田妹撒秧,青青禾苗满田垌,不知谷子哪时黄”;“三月耙田下谷种,四月插秧等分龙,双手同栽一垌禾,八月定会五谷丰”。他们歌唱生活的美好,抨击阴暗和丑恶,歌词随编随唱,正如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中所记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I临机相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山歌是壮人的灵魂。他们用山歌唱出彼此心声,唱出对生活的感悟,唱落了太阳,唱落了月亮。山歌像一支亮堂堂的火把。照亮他们的日子,像一窝甜蜜蜜的蜂糖,滋润着他们艰辛而又温馨的生活。
    壮乡的歌是自然而然地长出来的,如涓涓而流的小溪,尽情地浸漫在山坡的每一个角落。当春光悄悄地撒散时,山歌就发芽生长,躺在肥沃的土地里的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壮乡山歌最好的五线谱。春天的歌就开始叮咚叮咚地流淌,那嫩绿的芽儿是山歌活灵活现的词,那红艳艳的山花便是山歌勾人心魄的句子,撒在山坡,开出一朵朵辛勤耕耘的花。
    ……
展开
目录
歌落满坡/莫景春
蒙古男人/鲍尔吉·原野
济南的春天/窦小娟
北京人的“牛”/海默
武汉男女/叶倾城
北人憨厚南人精明/王国荣
贵州的鱼文化/吴正光
北京姑娘/石康
醋香的日子/郑建芳
一条街道,N个故事/魏巍
乡音不改/何立伟
上海人的生活底色/陈丹燕
安顺的小吃与麻将/张鸣
背篓里的贵州/封宇平
女人样的福州/忆闽
泉州。岁月深处的古雅/黄橙
迷人的藏东/杨桦
饮食在兰州/陈茗佳
天津小洋楼:万国建筑的风情摆渡/伍振
川中茶馆/李彦涛
云南人的米线情结/李昌玉
新疆词典/沈苇
热眼观沪杭/胡凌虹
妖尽人间春/叶文玲
昆明:失忆的十年/陆南
著名歌乡——柳州/吴名
在西安慢慢地读懂城墙/赵熙
风情成都/肖平
大理的魅力/李智红
漂不散的皮筏子情结/雷志义
尕海湖:神灵驻守的湖泊/窦 贤
风情温州/船子
万州之味/文猛
北京的味儿/北岛
姑苏纪事/美彤
潮汕风情/林雨
龟兹驴志/刘亮程
西安女人/张书省
好面子的湖北人/陈冠任
快意重庆/冯琳贺泽劲
能不忆江南/宁默
雅致的上海/易中天
绍兴,越地的天堂水城/刘鑫
哈尔滨的俄罗斯印记/姚兰
藏地原色/阿旺晋美
哈达的故乡/凌仕江
闲话闽人/黄文山
海口老城:异国情调与本土享受/羽奕
天津四味儿/伍振
话说沧州人/窦卫华
认识云南人/周 云
广州是个大市场/易中天
老成都的街名/杨全
能不忆扬州/卢米
西安的书香/杜晓英
长沙:一个古老而时尚的城市/王啦啦 巴 陵
五千个买买提/刘亮程
南方的女人南方的雨/梁琴
西宁的茶园
福州:在边缘中自得其乐/石华鹏
陕西男人/楚江雨
合肥的气味/苏北
山东谚语/张礼敏张廷兴
和田:暖阳之冬/权鹏飞
蒙古民族的恋马情结/魏铎
武汉故事/汤礼春
南京:淡淡的风雅和忧愁/老枪
昆明的雨/汪曾祺
解读厦门/易中天
北京的声音/李林荣
道北人/孙毅安
山西风物/二月河
白发苏州/余秋雨
海上吉卜赛人/张永斌
临河之城/习 习
静享澳门/张舒音
微醺的泸州,还酿着436年前的酒/彭童
梦中的城市/韩冰
温柔的个旧/王国华
在深圳听南腔北调/谢有顺
酒醉东浦/龚玉和
玉树——天上的小城/曾令兵
陕北话与陕北饭/施晓宇
难伺候的天津人/林希
最是传统山东人/刘德增
话说藏香/严小青张涛
土掌房/余继聪
西湖的气味/许丽虹
秦人秦腔/煮酒书生
红色新疆辣椒海洋/汪金生
外婆的塘栖/龚玉和
两个北京城两种北京人/黄章晋
乐山:守江吃辣“蒸桑拿”/张鑫伟
宁夏的颜色/贾梦玮
逍遥醉槟榔/段万义
氹仔:都市里的原村/邓小夏
二道桥子演绎喀什之梦/南香红
咱东北人不称爷/刘元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