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025037
  • 作      者:
    刘良明[等]著
  • 出 版 社 :
    测绘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刘良明,1969年10月生于湖南衡阳;1988年考入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攻读本科;1992年获工学学士学位,留校任助教并于1996年晋升为讲师;1999年获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工学硕士学位,2000年晋升为副教授;2004年获武汉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05年晋升为教授,随后担任博士生导师;2010年7月起担任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主管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外事工作。
    作为测绘遥感界的知名学者,历任武汉大学MODIS卫星数据地面接收站技术负责人、环境与灾害遥感研究所所长、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兼职教授、民政部减灾与应急工程重点实验室特聘专家、国际卫星对地观测委员会(CEOS)数据利用专家组中国专家、中国测绘学会第十届理事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遥感委员会委员,以及《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测绘学报》、《遥感学报》、《遥感信息》、《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岩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多种国内核心期刊论文评审专家。
    其在自然灾害与环境遥感监测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为推动该领域研究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代表性的科研成果“MODIS与风云卫星数据在环境与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于2008年荣获“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并取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该成果被气象、环保、国土、海洋、水利、地质、农业、林业等多个系统的相关部门直接应用于实际业务中,获得一致好评。此外,还先后承担了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长江科学院、黄河水利委员会及美国农业部(USDA)等多项国内外的重要科研项目;在各类刊物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三大检索及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多次获得“中国测绘学会青年优秀论文奖”、“中国测绘学会工作先进个人”、“国家测绘局测绘科技工作先进个人”、“武汉大学王之卓创新人才奖”、“武汉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同时,其在测绘遥感教育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培养5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出版r《卫星海洋遥感导论》、《Arc View基础教程》等多部具开创性的专业教材;所指导的学生科研和学术竞赛活动曾多次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中国青年遥感辩论赛冠军等荣誉;其个人先后获得“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以及武汉大学“优秀本科教学质量奖”、“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级导师”等荣誉。
    
    范一大,1968年10月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理学博士,研究员,现就职于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任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自然灾害与风险管理、灾害遥感、空间技术减灾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工作。主持并参与国家有关科技计划、课题及国际合作项目4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次。
展开
内容介绍
    《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研究》围绕我国重大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和减灾救灾业务需求,结合重大自然灾害案例,通过案例分析、问卷调查、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际的角度对我国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领域的大量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分析与研究,对影响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模式、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平台和重大自然灾害风险信息流网络的解决思路与具体方案,形成了我国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三位一体的框架结构,为我国及时、准确掌握重大自然灾害风险信息和提高风险沟通能力提供了科学保障。
    《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研究》可供自然灾害管理、灾害信息传播、灾害心理学、公共安全、自然地理学、公共事务管理等领域的管理者或研究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和参考用书,还可作为公众防灾减灾教育的辅助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为尽快让群众了解此次地震情况,及时稳定社会秩序,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新闻发布的有关规定,各地震局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迅速向社会通报震情,并就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同时,局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分别接受新闻单位的采访,并面对公众在线访谈,宣传地震科普知识。
    当出现地震谣言时,地震部门迅速启动了应对机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手机短信等渠道平息谣传,同时积极配合公安部门查找谣传信息源;还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就地震谣传产生的原因、地震预报发布的权限等问题作了说明,并呼吁民众科学分析,识别谣传,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好和谐的生活环境。通过这些及时有效的措施与媒体的及时报道,使得地震谣传误传事件及时得以平息,维护了社会稳定。
    (2)通信系统有效运行。
    “十五”期间,陕西省地震局建立了包括VSAT卫星、海事卫星(BGAN系统)、超短波移动视频传输在内的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技术系统。2008年,1月在集成商的支持下,该系统进行了初步的安装调试。汶川大地震后,网通、移动、联通多家通信企业积极为各省地震局地震应急工作提供信息通信支持,保障了地震应急工作顺利开展。在网通公司的支持下,地震现场指挥部的互联网络光纤已于5月15日上午9时全部接通。四川台网中心紧急采购服务器,于5月16日安装完毕,随后开始并网工作。陕西省地震局派出了以海事卫星(B(JAN系统)为主的移动便携通信设备,在陕西的汉中、宝鸡等地发挥了较好的作用。5月27日,陕西宁强县发生5.7级余震后,为了加强对震区的应急通信保障,应急通信保障组夜以继口,连续作战,对包括VSAT系统在内的地震现场通信系统再次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试与测试,使整个技术系统的调试快速达到r实战要求;6月1日上午将汉中、勉县地震的语音视频信号实时传回陕西省地震局应急指挥大厅和后方指挥中心,实现了现场指挥部与后方指挥中心之问的语音双向通信,为陕西省地震局前后方地震应急工作的协同运行、科学决策、高效有序地开展提供了先进的应急通信技术保障。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的研究背景
§1.2 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的意义和目的
§1.3 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我国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框架
§2.1 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的理论基础
§2.2 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中的利益相关者
§2.3 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平台
§2.4 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消息
§2.5 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中的制约因素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的现状与启示
§3.1 地震灾害风险沟通的现状与启示
§3.2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沟通的现状与启示
§3.3 旱灾风险沟通的现状与启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模式
§4.1 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模式的构建路径分析
§4.2 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模式的构建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平台框架
§5.1 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平台的现状与启示
§5.2 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平台框架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互联网的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6.1 基于互联网的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平台的现状与问题
§6.2 双向有效的基于互联网的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平台设计
§6.3 基于互联网的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平台实现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重大自然灾害风险信息流网络结构分析
§7.1 风险信息流的一般模型
§7.2 重大自然灾害风险信息流网络结构分析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重大自然灾害风险信息流网络关系框架
§8.1 政府部门问的风险信息流网络关系框架
§8.2 政府、公众与专家间的风险信息流网络关系框架
§8.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