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偶然”是在1990年。这年5月的一天,当时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英国鸥类专家梅伟义博士带领几位中外专家来盘锦考察。在双台子河口湿地,他惊讶地看到:大片大片地用碱蓬草搭成的鸟巢,里面栖息的是黑嘴鸥!梅伟义兴奋得流下眼泪,孩子般地手舞足蹈——黑嘴鸥的繁殖地终于找到了!
梅伟义为何如此兴奋?原来,长着浅灰色翅膀、雪白的身体、乌黑的圆脑袋和尖尖的黑嘴巴的黑嘴鸥,属鸥形目鸥科,是全球44种海鸥中被人类最晚认识的。1871年,法国传教士司温侯首次在我国福建厦门采集到这一标本,并给它命名为黑嘴鸥。但是,黑嘴鸥的原生地到底在哪里?100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苦苦探寻这种鸟类的繁殖地,但始终未果。
随同梅伟义采访的刘德天同样兴奋不已。这天晚上,他坐在家中的马桶上赶写出《中国发现黑嘴鸥繁殖地揭开世界百年未解谜》的稿件,刊发在盘锦日报头版头条。
刘德天的这篇报道,第一次向全世界宣布:盘锦是全球最大的黑嘴鸥繁殖地!该报道后来被中新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以及多家海外媒体转载。
这次采访,使刘德天告别丹顶鹤,义无反顾地走向保护黑嘴鸥之路。“盘锦不过是一座只有120万人口的东北小城,除了有辽河油田、全省最大的芦苇湿地和盘锦大米,更有全球最大的黑嘴鸥繁殖地!”刘德天激动不已,“黑嘴鸥的发现和确认,使盘锦一夜之间有了一个‘世界第一’!”
短暂的激动过后,严峻的现实又让他焦虑万分。对于一个鸟类物种来说,1200只其实并不多,还在濒危的警戒线以下。而如火如荼、势不可当的农业大开发、围海养殖和当地石油工人、农民的捡蛋、打鸟等破坏活动,随时威胁着黑嘴鸥的生存。如果不抓紧保护,说不定哪一天,这种可怜的鸟儿会从盘锦永久消失!
“作为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保护好它——这是义不容辞的国际义务!”刘德天的脑海中,又浮现出阿其波、梅伟义等人的身影,创办一个民间保护组织的想法油然而生。
“我有一个‘落水论’——环境出了问题,就像有人掉到水里,呼吁救人是必要的,但如果大家都在岸上喊‘救人’,而不下水救人,落水的人就会被淹死。”在刘德天看来,要想做好环保,光有政府尽职、媒体尽责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有另外一支力量——公民。
“我创办黑嘴鸥协会,就是想利用机构的力量、公众的力量,承担起‘呼吁救人’和‘下水救人’的双重责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