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我的书架
0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全部
畅想之星
馆藏精品
浙江新华
超星
出版时间 :
搜索
继续生存10万年
¥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ISBN:
9787030333988
作 者:
罗格·博奈,罗德维克·沃尔彻著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加入书架
畅销推荐
农田土壤微生物生态学实验教程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2024
美丽湾区建设评估技术方法研究与战略研究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2024
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制度研究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2024
大气重污染成因知多少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2024
《京津冀水环境承载力评估技及预警术研究》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2024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与设备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2024
本阿格尔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其建设美丽中国启示研究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4
河湖污染源解析与控制
科学出版社
2024
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24
滨海湿地生态功能及其微生物机制
科学出版社
2024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继续生存10万年:人类能否做到?》细致分析了天体威胁、自然灾害、气候变化、能量和能源等方面的重要问题,涵盖长达10万年的时间跨度。书中所作的分析显示,为使人类社会在遥远的未来存活下去,现在做出规划已非常重要,移居其它星球的设想是不实际的;并传递出了重要的讯息:必须严格限制全球人口的增长,并为10万年后的能源资源的使用做出规划。《继续生存10万年:人类能否做到?》为人们展现了一个乐观的前景,强调了稳定全球变暖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如果世界人口总数不超过110亿,那么以后10万年的时间里人类就可能享受到适度舒适的环境和资源等——人类将会拥有充足的可再生能源和聚变能。《继续生存10万年:人类能否做到?》所用统计资料均经过严格的筛选,并有明确的出处和参考文献,因此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是政府决策人员、战略规划人员可以信赖的重要参考书。
展开
作者简介
罗格·博奈,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ISSI)所长,曾任欧洲空间局(ESA)副局长等职。
罗德维克·沃尔彻,曾任欧洲南方天文天台长。
吴季,中科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
2004年任“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总指挥并获五部委联合颁发的突出贡献者奖。
2005年中俄联合探测火星计划“萤火一号”科学实验卫星,负责有效载荷的研制,并任“萤火一号”工程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
展开
内容介绍
人类的未来与地球的发展息息相关。人类是否能继续生存10万年?回望过去,我们必须了解地球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展望未来,我们必须预测可能会遇到的灾难和考验,并从就现在开始筹划应对策略。
《继续生存10万年:人类能否做到?》:理清了人类发展所面临危险、挑战和威胁;分析了关键的能源、矿藏、水和粮食等的问题;强调了主动管理上述资源的重要性;明确了基于空间观测技术而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管理地球未来的重要性与可行性;指出了为确保人类在地球上长期生存,对21世纪作出长期规划的重要性。
《继续生存10万年:人类能否做到?》主要面向社会发展、气候、能源、水和矿产资源、人口健康、遥感和空间科技方面,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政府决策者和科技工作者,以及相关领域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者、制定者和对能源、气候、空间科技等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展开
精彩书评
天体物理学家罗格 博奈和罗德维克 沃尔彻的新著《继续生存10万年:人类能否做到?》是一本很严肃的当代科学著作。吴季等同志把它译成中文出版,中国读者必受益匪浅。
作者以近代天体物理、航天科学为主线,综述和剖析了20世纪各学科的最新成就,映现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进步过程中将面临的问题,以翔实的科学资料把幻想、梦想和现实区分开来,指出人类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可能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本书不是科幻,不是规划,更不是乌托邦,而是为人类选择前进道路的参导手册。我分享译者们的期望,愿各代政治家、政府领导、各级决策者都能读一读,将大有益于积累科学新知,科学筹划发展战略,提高国家和人民与天灾人祸抗争的能力。
——光明日报
展开
精彩书摘
展开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为什么要将研究的时间段定在10万年呢?
1.2 人口和资源
1.3 管理与合作
1.4 全书的布局
1.5 注释和参考文献
第2章 地球简史
2.1 地球年龄
2.2 地质年代表
2.3 月球的形成和太阳系晚期重大撞击事件
2.4 大陆和板块构造
2.4.1 大陆
2.4.2 板块构造
2.4.3 地球磁场
2.5 地球大气演变
2.6 生命及其演化
2.6.1 太古代的早期化石
2.6.2 元古代和氧气的出现
2.6.3 新元古代:埃迪卡拉生物群和冰冻的地球
2.6.4 显生代,生物灭绝
2.7 结论
2.8 注释和参考文献
第3章 宇宙中的天体威胁
3.1 引言
3.2 来自银河系的威胁
3.2.1 太阳之死
3.2.2 遭遇星际云和恒星
3.2.3 超新星爆发、紫外辐射和宇宙射线
3.2.4 伽马射线暴和磁星
3.3 来自太阳系的威胁
3.3.1 先前撞击的痕迹
3.3.2 撞击物的性质:小行星和彗星
3.3.3 危险性预估
3.3.4 撞击在继续
3.3.5 缓解措施
3.3.6 偏离危险
3.3.7 决策
3.3.8 空间碎片
3.4 结论
3.5 注释和参考文献
第4章 地球灾害
4.1 引言
4.2 疾病
4.2.1 10万年后人类寿命会多长?
4.2.2 10万年后人类身高会多高?
4.3 地质灾害:火山
4.3.1 火山和构造活动
4.3.2 火山的毁灭性力量
4.3.3 火山和气候变化
4.3.4 预测火山喷发.xxxix4.4 地震灾害:地震的威胁
4.4.1 地震强度的测量
4.4.2 地震预报
4.4.3 防震减灾
4.5 海啸
4.5.1 海啸是什么?
4.5.2 2004年12月26日的苏门答腊海啸
4.5.3 海啸预报和减灾措施
4.6 气候灾害
4.6.1 风暴:气旋、飓风、台风
4.6.2 洪灾
4.6.3 旱灾
4.7 结论
4.8 注释和参考文献
第5章 变化的气候
5.1 气候变化的各种证据
5.2 全球气候系统
5.3 远古时期的气候
5.4 最近的冰期
5.5 近期的气候
5.6 太阳的变化
5.7 火山喷发
5.8 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
5.9 对最近2000年气候记录的分析
5.10 臭氧空洞
5.11 注释和参考文献
第6章 未来的气候
6.1 未来气候的设想
6.2 变暖的地理分布特征
6.3 海平面
6.4 10万年后的气候
6.5 对预测未来气候的质疑
6.6 气候变化的后果
6.7 附录:四个主要的SRES情景
6.8 注释和参考文献
第7章 未来的生存能力:能量和无机资源
7.1 人类继续生存10万年所需的能量
7.1.1 10万年后世界的能源需求
7.1.2 长远未来的次要能源
7.1.3 风能
7.1.4 太阳能
7.1.5 生物燃料
7.1.6 核能
7.1.7 核聚变能
7.2 21世纪的能量来源
7.2.1 碳类化石燃料
7.2.2 电力和可再生能源
7.2.3 从现在至彼时
7.3 元素与矿物
7.3.1 元素的形成和丰度
7.3.2 地球的化学组成
7.3.3 矿产资源
7.3.4 现状和展望
7.3.5 可以使用10万年的矿产资源
7.3.6 从现在到彼时
7.4 结论
7.5 注释和参考文献.xxiixxi
第8章 未来的生存: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8.1 水资源
8.1.1 水循环
8.1.2 水的利用与缺水问题
8.1.3 补救措施
8.1.4 10万年所需的水
8.1.5 从现在至彼时:水资源与气候变化
8.2 农业
8.2.1 增加产量
8.2.2 土地利用的现在与过去
8.2.3 人口
8.2.4 农业用地和产出
8.2.5 灌溉
8.2.6 肥料和杀虫剂
8.2.7 表层土壤
8.2.8 人类继续生存10万年所需的农业资源
8.2.9 从现在至彼时
8.3 森林和荒野
8.4 结论
8.5 注释和参考文献
第9章 逃离地球:从梦想到现实?
9.1 简介
9.2 何处是方向?
9.2.1 金星情况分析
9.2.2 火星情况分析
9.2.3 其他星球
9.2.4 星际旅行
9.2.5 太空城市?
9.3 如何对待月球?
9.3.1 月球空间站
9.3.2 将月球作为科研基地
9.3.3 对月球进行非科考探测
9.3.4 地球月球系统之外的资源:行星和小行星
9.4 改造地球
9.4.1 吸收或存储二氧化碳
9.4.2 给地球降温
9.5 结论
9.6 注释和参考文献第
第10章 管理地球的未来:空间的关键作用
10.1 引言
10.2 地球空间观测的特殊需求
10.2.1 地球内部
10.2.2 水:水圈和低温层
10.2.3 大气层
10.2.4 生物圈
10.3.空间手段和方法
10.3.1 地球观测的最优轨道
10.3.2 测地学和测高卫星:测量地球的形状
10.3.3 全球定位系统
10.3.4 合成孔径雷达
10.3.5 光学成像
10.3.6 遥感光谱学
10.3.7 辐射测量技术
10.3.8 监测天文和太阳的影响
10.4 结论
10.5 注释和参考文献.xxivxxiii
第11章 管理地球的未来:建立架构
11.1 引言
11.2 警告阶段:需开展系统的科学观测
11.2.1 预报天气:简单的个案
11.2.2 科学警告阶段:以IPCC为例
11.2.3 充分组织并利用空间手段
11.3 必不可少的政治因素
11.3.1 美国、中国和印度的关键性作用
11.3.2 政治观点剖析
11.3.3 动了感情的认识:峰回路转
11.4 结论:迈向全球生态治理?
11.5 注释和参考文献
第12章 结论
12.1 控制人口的增长
12.2 稳定全球变暖的趋势
12.3 地球这艘“航船”的极限
12.4 教育和科学的关键角色
12.5 对政府管理的新要求
12.6 困难但却是紧迫的转折期
12.7 逐步进入一个稳定的社会
12.8 注释和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继续借书
去结算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
3
)
发表书评
取消
发表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省本级
嘉兴市
湖州市
金华市
丽水市
台州市
舟山市
衢州市
温州市
杭州市
宁波市
绍兴市
浙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登录
没有读者证?
在线办证
新手上路
快速入门
购物指南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支付方式
配送方式
快递送货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特色服务
在线办证
作者以近代天体物理、航天科学为主线,综述和剖析了20世纪各学科的最新成就,映现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进步过程中将面临的问题,以翔实的科学资料把幻想、梦想和现实区分开来,指出人类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可能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本书不是科幻,不是规划,更不是乌托邦,而是为人类选择前进道路的参导手册。我分享译者们的期望,愿各代政治家、政府领导、各级决策者都能读一读,将大有益于积累科学新知,科学筹划发展战略,提高国家和人民与天灾人祸抗争的能力。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