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区际生态补偿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63925
  • 作      者:
    黄寰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黄寰(1977—),四川眉山人,经济学博士后,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商学院副院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兼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四川矿产资源中心可持续发展研究室主任、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资源与环境经济基地”负责人等。主要从事区域科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中国软科学》发表论文70多篇,出版专著5部;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纵向课题30多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四川省政府三等奖4项等;个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区际生态补偿论》基于区域来研究生态补偿政策与管理的实现机制,其立足点是功能各异的区域,而实现生态补偿的途径又是区际的。即创新地以林区、牧区、流域、湿地、近岸海域、矿区、灾区、自然保护区等具体区域为整体研究对象,研究其生态公共产品的外部性内部化,提出进行或纵向或横向区际生态补偿的形式,寻求环境与经济、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和谐之道。
展开
精彩书摘
    4.双向补偿说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生态补偿不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政策操作层面都得到高度重视,对生态补偿概念的界定开始趋于认同生态补偿应包括损害资源环境者付费赔偿和资源环境受益者补偿两个方面,既包括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负向惩罚)也包括外部经济性内部化(正向激励),可将其称为“双向补偿”说。毛显强等(2002)认为,生态补偿是一种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即通过对损害(或保护)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或补偿),提高该行为的成本(或收益),从而遏制(或激励)损害(或保护)行为的主体减少(或增加)因其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或外部经济性),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其核心问题包括:谁补偿谁,即补偿支付者和接受者的问题;补偿多少,即补偿强度的问题;以及如何补偿,即补偿渠道的问题。杨娟(2004)认为,生态补偿是指利用经济手段刺激行为主体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并对保护资源的行为予以鼓励,通过对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合理性与可行性的分析,提出应将生态补偿确立为一项环境法律制度。李爱年、刘旭芳(2006)认为,生态补偿中的“生态”是指生态资源的调节性生态功能,生态补偿主要是指对生态效益进行经济补偿,即“为了恢复、维持和增强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功能,通过对有益或有损于生态服务的行为进行补偿或索赔来提高行为的收益或成本,从而激励有益或有害行为的主体,增加或减少因其行为带来的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达到保护和改善生态服务的目的”。冷淑莲(2007)认为,生态环境补偿是指对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或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以提高该行为的成本或收益,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在政府操作层面,双向生态补偿说也得到明确,比如,在2005年5月31日,浙江省杭州市下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市委办[2005]8号)中提出,生态补偿是指对损害资源与环境的行为进行成本收费,加大该行为的成本以激励损害行为主体减少其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或对保护资源与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或奖励,以达到保护资源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就是要通过制度创新实行生态保护的经济效益化,让生态保护成果的受益者支付相应的费用;通过制度设计解决好生态资源这一特殊公共产品消费中的合理价值定位;通过制度变迁维护好生态投资者的合理回报,激励人们从事生态保护投资并使生态资本增值。
    ……
展开
目录
第1章 范畴界定与相关理论回顾
1.1 区际生态补偿的相关范畴界定
1.1.1 生态补偿与区际生态补偿
1.1.2 区际生态补偿的两大主体
1.1.3 区际生态补偿的实施路径
1.2 区际生态补偿的相关理论
1.2.1 区划理论
1.2.2 生态系统理论
1.2.3 外部性理论
1.2.4 公共产品理论
1.2.5 自然资源物权理论
1.2.6 可持续发展理论
1.2.7 生态文明理论

第2章 我国区际生态补偿的源起与发展
2.1 引起我国区际生态补偿的三大矛盾
2.1.1 人类需求无限性与资源环境有限性的矛盾
2.1.2 资源禀赋差异与区域利益相对独立的矛盾
2.1.3 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生态功能差异的矛盾
2.1.4 三种矛盾带来的恶性循环
2.2 区际生态补偿与区域协调
2.2.1 区域协调是必然发展趋势
2.2.2 以区际生态补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累积
2.3 我国区际生态补偿的实践历程
2.3.1 启蒙发轫阶段
2.3.2 初步摸索阶段
2.3.3 逐步重视阶段
2.3.4 全面发展阶段

第3章 区际生态补偿的价值基础与核算
3.1 对资源环境价值的认识
3.1.1 不同角度看资源环境价值
3.1.2 资源环境价值内生化的重要意义
3.2 区际生态补偿的核算基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3.2.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其补偿
3.2.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价
3.3 区际生态补偿的核算
3.3.1 区际生态补偿总体计量模型
3.3.2 区际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方法

第4章 林(牧)区生态补偿
4.1 林(牧)区概述及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4.1.1 我国的森林草原资源和林(牧)区概述
4.1.2 森林草原的价值
4.1.3 林(牧)区生态补偿政策与生态工程
4.2 林(牧)区生态补偿的科学计量
4.2.1 林(牧)区生态补偿的依据及方法
4.2.2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的确定
4.2.3 退耕(牧)还林(草)生态补偿金的确定
4.3 林(牧)区生态补偿的实施路径
4.3.1 健全林(牧)区生态补偿内容
4.3.2 dr拓宽林(牧)区生态补偿基金来源渠道
4.3.3 优化林(牧)区生态补偿的区域实践

第5章 流域生态补偿
5.1 流域水资源特性与水权界定
5.1.1 我国流域的特点及生态补偿的意义
5.1.2 水权是具有公权性质的用益物权
5.1.3 科学合理地分配流域水资源初始水权
5.1.4 流域生态补偿的基本类型
5.2 流域生态补偿金的科学计量
……
第6章 湿地、近岸海域生态补偿
第7章 矿区生态补偿
第8章 保护区生态补偿
第9章 灾区生态补偿
第10章 区际生态补偿的制度保障与创新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