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界定与历史变迁:生态文化的外延把握
(一)生态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文化人类学将文化看成是一种体系,构成文化的各个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即文化的结构。对文化结构的分析,形成了文化人类学上文化丛、文化层、文化圈、文化区域、文化模式、文化类型等概念。其中文化区域、文化模式、文化类型的概念对研究生态文化具有参考价值,但是对生态文化的分析,仍然需要一种解释的概念。这里我们从生态文化特定的内涵和外延的角度谈起。
1.生态文化的内涵就是稳态、健康的生态文化
我们所提到的“生态文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而是指“与特定生态环境最相适应的文化”。其特征是生态系统与人类文化系统具有的高度的统一性、和谐性和稳定性,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发展。它具体体现在一个民族适应生态环境的生计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习俗与观念上。这里的生计方式包括一定区域内人们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传统工艺、生产作物、畜牧种类、建筑物等;习俗,即地域民族的饮食习俗、服饰习俗、居住习俗、生活习俗、礼仪方式等;观念包括宗教信仰、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等。这种文化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原生态文化”:指某一民族对特定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处于最佳适应状态而形成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生态文化体系,它具有文化的原初状态。地球生态环境以及生态系统演进过程中,生态系统构成最复杂、结构最完美、生物生产力最高、生态效应最强的是森林生态系统;与之相适应,人类为适应森林生态环境而建立的森林生态文化或者疏林一草原生态文化应该是人类与环境处于最佳适应状态的“原生态文化”。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