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武汉城市圈水污染防治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59346
  • 作      者:
    李兆华,张斌主编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武汉城市圈水污染防治研究》是有关武汉城市圈江水污染防治的研究性专著。全书在实地考察和综合调研基础上,总结了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和自然总体环境总体现状,分析了水系、水资源和水文特征,评价最流域生态环境现状,阐述了水环境质量和水污染来源,根据水环境容量和保护目标,设计了武汉城市圈水污染防治"碧水工程"方案,提出了水环境保护的具体对策。对同类研究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展开
目录
前言

1 总论

1.1 背景

1.1.1 水生态特点

1.1.2 项目的必要性

1.2 研究依据

1.3 指导思想

1.4 工作范围与目标

1.4.1 基准年限

1.4.2 范围

1.4.3 研究目标

1.5 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

1.5.1 总体思路

1.5.2 技术路线

1.6 编制原则

1.6.1 瞻前顾后、继往开来、循环渐进、持续发展

1.6.2 水陆兼顾、河湖统筹、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1.6.3 价值优先、综合考量、突出重点、合理安排

1.6.4 积极引导、不断创新、信息公开、公众参与

2 自然条件

2.1 地理区位

2.2 地质地貌

2.2.1 地质条件与矿产资源

2.2.2 地貌特征

2.3 气象气候

2.3.1 气象气候特点

2.3.2 主要气候要素

2.3.3 灾害性天气

2.4 水文水系

2.4.1 河流概貌

2.4.2 水量平衡

2.5 土地利用

2.5.1 土地资源特点

2.5.2 土地利用现状

2.5.3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2.5.4 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

2.6 生态系统

2.6.1 植被概况

2.6.2 动物概况

2.6.3 动植物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2.7 结论

3 社会经济条件

3.1 人口分布

3.1.1 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

3.1.2 人口分布概论

3.2 经济水平

3.2.1 经济发展现状

3.2.2 经济发展趋势

4 水资源条件

4.1 水资源总量

4.1.1 水资源总量的定义

4.1.2 武汉城市圈水资源概述

4.2 河流

4.2.1 河流概况

4.2.2 重要河流简介

4.3 湖泊

4.3.1 湖泊概况

4.3.2 五大湖群

4.3.3 主要湖泊

4.4 主要水库水资源

4.4.1 主要水库

4.4.2 水库概况

4.5 武汉城市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

4.6 水资源供需现状

4.6.1 水资源总量

4.6.2 供水现状

4.6.3 用水现状

4.6.4 用水消耗量

4.7 水资源供需预测

4.7.1 水资源供需预测的原则

4.7.2 用水量预测

4.8 结论

5 水环境现状

5.1 河流水质概况

5.2 湖库水质概况

5.2.1 城市内湖

5.2.2 主要湖泊

5.2.3 主要水库

5.3 重点水体

5.3.1 梁子湖

5.3.2 大冶湖

5.3.3 夏家寺水库(木兰湖)

6 水污染源

6.1 入河污废水排放量现状

6.2 污染物入河量调查分析

6.2.1 入河系数(比例)确定

6.2.2 入河量估算与分配

6.2.3 污染源汇总分析

6.3 入河污废水排放量预测

6.3.1 预测方法及系数确定

6.3.2 污染源预测结果

6.4 结论

7 水环境容量

7.1 目的和意义

7.2 估算方法

7.3 主要河流环境容量

7.4 主要湖泊(水库)环境容量

7.5 环境容量与纳污现状对比

8 水环境功能区划

8.1 功能区划分的依据

8.2 功能区划分的原则

8.3 功能区划分方案

8.4 功能区划分情况

8.5 水环境功能区的管理措施及建议

9 “碧水工程”战略

9.1 战略背景

9.1.1 国际经验

9.1.2 国内背景

9.1.3 区域背景

9.2 战略原则

9.2.1 污染物质的分类控制原则

9.2.2 污染控制的分区原则

9.2.3 水质目标的分级原则

9.2.4 污染防治的分期保护原则

9.3 战略构想――“三步走战略”

9.3.1 第一步:污染治理

9.3.2 第二步:生态恢复

9.3.3 第三步:水系贯通

9.4 水资源管理与利用的发展方向

9.4.1 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

9.4.2 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和水资源配置

9.4.3 加大水资源污染治理,控制水环境

9.4.4 创新节水技术,建立“节水型”社会

9.4.5 构筑完备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

9.4.6 发展高效节约的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

9.4.7 发展绿色环保的水产业

10 “碧水工程”任务

10.1 氮、磷总量控制

10.1.1 目标

10.1.2 行动

10.1.3 行动效果预估

10.2 COD总量控制

10.2.1 目标

10.2.2 行动

10.2.3 行动效果预估

10.3 重点湖库专项污染控制

10.3.1 目标

10.3.2 行动

10.3.3 行动效果预估

11 “碧水工程”保障措施

11.1 政策保障

11.1.1 健全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分工

11.1.2 严格标准体系,完善相关法规

11.1.3 提升监管能力,切实强化执法

11.1.4 利用价格杠杆,完善收费制度

11.2 资金保障

11.3 科技保障

11.3.1 水环境目标控制系统类

11.3.2 水污染源控制类

11.3.3 监控应急研究类

11.3.4 湖泊生态系统演变及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研究类

11.4 管理保障

11.4.1 加强组织领导,实行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11.4.2 加大法规建设的力度,严格水环境管理

11.4.3 加强监督管理,实施总量控制制度

11.5 信息保障

11.6 区域合作

彩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