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犯罪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310058
  • 作      者:
    李晓明,李洪欣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晓明,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刑法教研室主任,刑事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刑法硕士点和博士点负责人。兼任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预防犯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检察学研究会金融检察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刑法研究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在《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控制腐败法律机制研究》、《行政刑法学导论》、《中国刑法基本原理》、《经济刑法学》、《经济犯罪学》、《中国保安学》、《中国犯罪学论纲》等著作30余部。正在主持一些省部级的重点课题研究,其中获奖成果20余项。2000年被评为江苏省“中青年法学家”,2001年人选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002年获“北美校友会杰出成就奖”,2004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访学,2005年至2007年在美国波士顿学院和美国东北大学访学,2010年获“苏州大学教学名师”称号。
    李洪欣,男,1982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现任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刑事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兼任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刑法研究会理事。承担过中国法学会重大课题和司法部重点课题。在《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几十篇,获奖成果十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苏州大学研究生教学用书:犯罪学》主要内容包括:犯罪学概述、犯罪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理论体系、犯罪学的功能及其价值、犯罪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犯罪学研究方法概述、犯罪学研究的理念与特点、犯罪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外国早期的犯罪学思想等。
展开
精彩书摘
    (二)有利于案件的公正裁判,合理地分配法律责任
    被害人对犯罪的起因、发展、最终结果的形成所起作用的大小是从另一个角度揭示犯罪人的犯罪原因,也是从另一个方面证明犯罪人主客观危害性的大小或罪责的轻重。在刑事实体法中的防卫过当减轻、免除处罚的规定,防卫挑拨致人伤害或者死亡不仅不认定为正当防卫而且酌定从重,聚众斗殴以结果确定行为人的罪名、宣告刑的规定都与被害人的分类有直接、间接的关系。刑事案件中真实、虚假被害人的分类以及加害者犯罪动因的差异是准确定罪量刑、确保裁判公正、实现刑事法治中正义价值追求的当然内容,也是确定被害人赔偿的重要事实根据。只有准确、客观、合乎情理与法理地对被害人进行分类,才能让犯罪行为人承担应有的刑事责任,也才能让被害人的权利得到最大限度地实现。
    (三)有利于刑法预防犯罪目的的实现
    罪因刑果,刑法是一个国家关于罪与罚的法律,但现代国家制定刑法的目的最终是要有效地减少、预防犯罪。而为了有效地预防犯罪就必须做到打击犯罪与保护被害人并重,让犯罪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以实现刑法特殊预防的功能,同时也要让被害人在精神、物质上得到应有的补偿,平息他们激愤的情绪以避免新的犯罪,但复杂的犯罪会导致复杂的被害人,正如犯罪学一定要对错综复杂的犯罪人进行梳理一样,对被害人也同样要进行认真的梳理,目的都是一个,厘清致罪原因,分清罪责轻重,公正裁判,彰显法律权威,减少和预防犯罪。从理论上概括,被害人也是潜在的犯罪人,对被害人进行分类,既是被害救助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预防和减少这一被我们定义为弱势群体的被害人犯罪首先应当进行的基础性工作。二、被害人的具体表现形式前述刑事被害人特点时,在“可责性”这一特点的探讨中,我们已经对被害人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即故意犯罪的被害人与过失犯罪的被害人及有责性被害人与无责性被害人。但犯罪学意义上的被害人分类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作出多种分类,与此相对应,犯罪学研究中已经形成了被害人类型理论,其研究的最终目的与犯罪学研究的目的完全一致,即预防和减少犯罪,最大限度地实现对被害人权益的保护。着眼于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根据被害人类型的理论,为实现与犯罪矫正个别化的理念相同的被害人救助保护个别化,笔者认为,被害人的具体类型可分为以下四种:
    (一)根据犯罪性质对被害人进行的分类
    犯罪性质依据不同的标准有多种分类,我国刑法将犯罪分为10个大类、17个小类。但这种分类的依据主要是犯罪的同类客体理论,从刑事被害人的角度评价,从被害人作为弱势群体保护的视角解析,缺乏明确的针对性,因为有些类罪并没有具体的自然人被害人,如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走私罪,因此,从刑事被害人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角度对被害人进行分类,犯罪的性质依据的是哪些性质的犯罪会对自然人带来具体的伤害,不同性质犯罪所带来的不同伤害会导致哪些不同权益的修复问题。根据犯罪性质,被害人可划分为四种表现形式。
    ……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犯罪学概述
第一节 犯罪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第二节 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理论体系
第三节 犯罪学的功能及其价值
第四节 犯罪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犯罪学研究方法概述
第二节 犯罪学研究的理念与特点
第三节 犯罪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第三章 西方犯罪学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 外国早期的犯罪学思想
第二节 18世纪的古典犯罪学派
第三节 19世纪末的实证犯罪学派
第四节 当代西方犯罪学
第四章 中国犯罪学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犯罪学思想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犯罪学理论的形成
第三节 中国当代犯罪学理论的发展

第二编 犯罪表现论
第五章 犯罪及其表现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第二节 犯罪的法律定义
第三节 犯罪的社会学定义
第四节 犯罪表现的定义
第六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犯罪状况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的犯罪状况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的犯罪状况
第七章 国外主要国家的犯罪状况
第一节 美国的犯罪状况
第二节 英国的犯罪状况
第三节 苏联及俄罗斯的犯罪状况
第四节 其他国家的犯罪状况
第八章 犯罪行为
第一节 犯罪行为概述
第二节 犯罪行为的基本类型
……
第三编 犯罪原因论
第四编 犯罪防控论
学术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