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东北亚国家集体身份建构与区域合作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33394
  • 作      者:
    谢桂娟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谢桂娟,1966年生,吉林农安人。1990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后,任教于延边大学。现为延边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东北亚区域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承担省级以上课题3项,发表《东北亚国家集体身份的缺失及原因》(《东北师大学报》2010年第5期)、《东北亚中日韩三国间身份的历史考察》(《东疆学刊》2012年第1期)等多篇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东北亚国家历史上的“初次相遇”并非始于相互为敌的“霍布斯文化”,某种程度上再现了“康德文化”的曙光,展现了作为一个区域整体的东北亚与其他区域完全不同的演进逻辑。东北亚内部的完整性是“何时”被“谁”破坏的?
    二战后获得独立主权的东北亚国家建构的“两大”敌对的类属身份,对东北亚格局的影响如何?如今在全球化、区域化背景下,东北亚国家再次迎来了集体身份建构及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的良机,各国能否把握机遇,重建集体身份认同?
    作者在对温特建构主义理论重新阐释的基础上,以东北亚国家集体身份建构与区域合作的互动关系为分析框架,从东北亚区域整体的视角,试图对上述问题予以回答。其中着重阐述东北亚国家集体身份建构对区域合作的重要意义,并从东北亚各国自我身份建构、国家间身份建构以及集体身份建构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个方向性框架。同时,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成功的路径也进行了相应阐述。
展开
精彩书摘
    中苏合作始于新中国成立后,其标志性事件就是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该条约规定了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确立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条约的核心内容是,缔约国双方均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集团、行动和措施,缔约一方如果受到第三国的侵略,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条约有效期为30年。
    两国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他文件,标志着中苏两国进入了全面合作的新时期,是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随后爆发的朝鲜战争是检验中苏同盟关系的试金石。战争期间,两国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进行了密切合作。从政治上讲,两国的同盟关系经受了考验,政治互信深化了一大步,但也种下了失和的种子。然而,鉴于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敌视的冷战环境,中苏之间还是维持了在各个领域的全面友好合作。如在苏联的倡导和中国的积极支持下,1954年在日内瓦召开了苏联、中国、美国、法国、英国等有关国家参加的会议,主要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会议未就朝鲜问题达成任何协议,但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显示出中苏两国政治上的密切合作对解决国际问题的重大作用。再比如,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这一问题上,苏联也是立场鲜明,积极支持中国。
    两国的合作还表现在经济方面,按照《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规定,发展和巩固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根据这一原则,双方签订了《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一系列经济合作文件,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关系也正式建立起来。由于中苏两国发展经贸合作具有地缘优势,两国资源又具有互补性,因此,整个50年代中苏贸易额持续上升,发展迅速。
    在两国经济合作全面展开的同时,两国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也全面展开。两国还商定,苏联派遣经济、军事和文教等各部门的顾问和专家到中国帮助工作。同时接受大批中国学生、科技人员和干部到苏联留学或培训。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 建构主义理论及在本书中的具体运用
二 本书研究的时空范围

第一章 东北亚国家(集体)身份及合作传统的历史考察
一 17世纪上半叶之前东北亚自足一体时期——(集体)身份认同
二 17世纪上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东北亚内部动荡时期——身份认同逐渐瓦解
三 19世纪上半叶到19世纪末东西方文化碰撞时期——西方国家身份的追求
四 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日本主导时期——日本与东北亚其他国家敌视身份的形成
五 冷战时期东北亚国家两大“敌对”身份的建构
六 东北亚国家合作传统的历史考察
七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东北亚国家集体身份及区域合作现状分析
一 东北亚国家集体身份缺失的现状
二 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不均衡状态
三 内源性影响因素
四 外源性影响因素

第三章 东北亚各国自我身份建构与区域合作
一 中国负责任(地区)大国身份的建构
二 日本亚洲国家身份的回归
三 摆脱依附性、增强主体性将是韩国身份的建构目标
四 融入国际社会将是朝鲜国家身份的建构目标
五 俄罗斯(地区)大国身份的建构

第四章 东北亚国家间积极角色身份建构与区域合作
一 中日间积极角色身份的建构
二 中韩间积极角色身份的建构
三 日韩间积极角色身份的建构
四 中俄间积极角色身份的建构
五 日俄间积极角色身份的建构
六 韩俄间积极角色身份的建构
七 东北亚国家间积极角色身份建构中存在的难题

第五章 东北亚国家集体身份建构(形成)——区域合作成功的标志
一 东北亚国家集体身份建构的内部动因
二 东北亚国家集体身份建构的外部动力
三 东北亚国家集体身份建构的主要障碍
四 东北亚国家集体身份建构的具体路径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