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法经济学研究.2011-2012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54030
  • 作      者:
    黄少安,史晋川主编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黄少安,男,1962年生于湖南邵阳。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著名青年经济学家,在产权理论和制度经济学领域颇有成就。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法经济学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12届。中国法经济学研究的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高,队伍不断壮大,呈现出几个特征:一是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几乎涉及到法经济学的所有领域,既包括对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也包括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二是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法经济学的研究既有主流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模型实证和计量实证等),也有法学研究的法理演绎和案例研究;三是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首届法经济学论坛召开时只有二三十人参加,现在已经发展到近百人参加(提交的论文数量更多),参加者既有经济学背景的学者,也有法学背景的学者;既有理论研究者,也有立法、司法等实际工作部门的工作者;四是法经济学研究的中国化,越来越关注中国的现实问题,结合中国现实发展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展开
精彩书摘
  惩戒措施中的“明知”二字至关重要,它可以让被救助人轻而易举地抵挡绝大多数诬陷指控。有足够证据证明救助人不是加害人,只迈出了诬陷指控的一小步。如何证明被救助者“明知其提出的主张没有事实依据”呢?毕竟,我们无法观察一个人的心智。认识错误总是难免的,被救助人在身体遭受创伤或突发疾病时更容易出现认知障碍。当真相大白时,倘若被救助人声称他只是“认错人了”,法官多半无可奈何,只能被当作一场误会而不了了之。
  《条例》中的惩戒措施也许更多是为了回应当下中国的一种社会心态:每逢讹诈救助人的传闻出现,即使事件真相尚未水落石出,网络空间里已是骂声一片。看起来很奇怪,人们不能容忍“好人被讹诈”,但似乎不太警惕“好人被冒充”。在下文关于举证责任的分析中,我们会发现,这种社会心态不仅仅是一种情绪化反应,其背后可能隐藏着精明的利弊考量。
  3。举证责任
  《条例》第5条规定了被救助人的举证责任:“被救助人主张救助人在实施救助过程中存在重大过失,造成救助不成功后果,或者认为被救助人遭遇的人身伤害是救助人造成,要求救助人承担赔偿责任的,被救助人应当提供证据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被救助人主张的事实,由被救助人承担不利后果。”从字面含义上看,这条规定仅仅是重述了“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据规则,但若结合当下的社会现实,就会发现立法者暗示了一个清晰的政策导向,即在举证责任的分配上,法官应向对救助人有利的方向倾斜。立法者显然认识到,在近几年发生的引发广泛争议的多起救助案件中,举证责任的分配以及证明标准的把握是案件审理的关键环节。
  发生于2006年的“彭宇案”似乎已成为近几年最难被人们遗忘的案件,每逢有见危不救事件发生,舆论的矛头总会指向这个案件。只要有救助人声称被讹诈,被救助人又拿不出足够证据,这个案件就会被冠以“某地彭宇案”的标签,比如,“济南彭宇案”、“武汉彭宇案”、“河南彭宇案”等等,不一而足。
  彭宇案中,原、被告就是否相撞各执一词,真假难辨。尽管几年之后该案的许多细节和证据被逐步披露,甚至被告彭宇也承认了与原告确有相撞的事实,①但案件真相的事后澄清不能掩盖一审判决的低级错误,更无法消除因此而带来的严重后果。正如许多评论者所指出的,法官只需老老实实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据规则,而不去创造性地援引“常理”、“社会情理”或“日常生活经验”,就可以做出一个无可争议的判决。②
  ……
展开
目录
“租税替代”、财政收入与政府的房地产政策
转型时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增长效应研究
收入差距、劳动力市场状况与犯罪研究动态
利他主义救助的法律干预
法律起源与外资进入模式:来自中国的经验
管制、腐败与幸福
——来自cGss(2006)的经验证据
认知偏误对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影响
——以零售金融产品为例
为什么法院不那么重要
——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观察
商事审判对中国经济发展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
中国民营企业治理与法律和社会资本互动机制研究
资本市场监管的两种模式
法律执行与道路交通事故
——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效果的评价
严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政府、开发商、农民与耕地违法:理论假说与经验证据
劳动合同法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
博弈视角下的煤与气矿业权重置、利益冲突与解决办法
——最佳侵权赔偿和补贴额的确定
3Q之争:监管失灵与法律缺失情境下的企业行为选择分析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条件下的最优激励契约模型研究
——关于食品行业的监管问题
制度的博弈论解释批判
——基于现实行路规则复杂多样性的分析
从个体认知调整理解制度变迁过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