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第10卷·第1辑.Vol.10, No.1(2012)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33990
  • 作      者:
    谢进杰主编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孙中山先生创办中山大学,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训,立灌输及研究高深学理与技术并因应国情力图推广其应用为旨,勉励学者诸君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肩责之道,勉术学问,琢磨道德,爱惜光阴,发奋读书,研究为人类服务之各种学问,非学问无以建设。《中山大学法律评论(第10卷·第1辑)》学术集刊为中山大学法学院创刊自1999年,秉承学术为天下公器,谨遵孙中山先生之激励,倡导学术自觉,追求学术品质,立志为学问,力求为法学学术进步贡献点滴。自第8卷起,每年定期出版一卷两辑,设主题研讨、论文、评论、论坛、笔谈、书评、阅读经典等栏目,实行初审编辑与同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和一票否决制,对来稿不限制篇幅、体裁和语种,不考虑作者身份和背景,特别看重思想原创、关注现实、观点独到、论证严密、问题意识强烈,重视学术水准和学术规范。
展开
精彩书摘
    (三)小结:“从契约到身份”在私法中的法哲学意蕴
    综上所述,从私法中“理性”的发展的观点来看,“从契约到身份”意味着在私法中反思理性补充了形式理性的不足,进而在形式理性的框架内对现实社会在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订立格式合同时的种种不平等作出回应。这种回应并不破坏有价值的社会行为模式,其仅仅通过行为模式的进一步规范化使人们逐渐接近实质上的自由状态。可以说,现实社会中的身份矛盾因素连接了社会系统和私法系统,促使私法运用反思理性对社会系统进行重新整合。这便是私法中法哲学层次上的“从契约到身份”之意蕴。
    四、私法中“从契约到身份”运动的局限与超越
    (一)私法中“从契约到身份”运动的局限
    私法中的“从契约到身份”运动虽然能使私法在一定程度上回应现实世界的身份矛盾,但是生活世界中“从契约到身份”运动的不断深化与私法的回应限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私法回应现实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即社会化的要求在私法中的反映可以采取内设模式和外接模式。内设模式主要是指将民法典以外的单独立法的各种制度、规范全部纳入统一的民法典之中;外接模式主要是指在民法典中规定一些原则性条款,此为“动线”,然后用此“动线”连接起在民法典之外体现具体社会化要求的单独立法。诚然,采取内设模式可以使私法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使私法具有更多的回应型;但是,这种模式过于激进以致极有可能破坏私法原有的体系完整性和逻辑自洽性。相较而言,外接模式较为可取。[120]对于契约法而言,契约“本质上就是一种市场交易的工具,其多元的价值目标虽然也包含社会道德评判的成分,但其主要意义还是在于交易、效用”,[121]所以,在契约法中内设过多的社会化要求显然是与契约制度的初衷相悖的。而契约法对于格式合同的控制,只是为了顾全私法体系的完整、逻辑的圆融而作的矫正,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格式合同、保险领域的格式合同等,合同法是不能一一作出具体规定的,这些只能采取外接形态加以规范。
    ……
展开
目录
编者按语
主题研讨
治理的逻辑与经验:法与国家权力的多种面孔
治理结构、法律制度和法律
概念
“从契约到身份”命题的法理解读
国家权力结构与比较刑事
程序
“文字狱”的另一面
人民调解的表达与实践
喧哗中的平静与骚动
评论
地权的逻辑与法制的作为:从“地票制”改革谈开我们还需要“集体”吗?
--对重庆“地票制”改革的思考
论集体土地制度改革的理论理路“土地上穷天寰、下及地心”探析
--兼论土地所有权的范围
矿产资源产权流转的法律制度研究
论文
风险社会视域下的风险刑法理论辨析
医疗过失责任法的局限性与病人安全立法
电子错误的比较研究与我国的立法选择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中的不真正连带责任
交易费用范式在司法裁判中的运用
--以公司司法解散制度为例
述评
行政法学的侧影与向度
--以域外行政法前沿问题研究为引证困境与选择改革与创新
--第二届国家级法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会评点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稿约与注释体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