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品读群书治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327765
  • 作      者:
    刘余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开创唐朝贞观盛世之治,会集圣君明王治国大道;中土失传千余年治世要典,天地贞观光照万古;祖德护佑今再现圣贤垂训,历久弥新金镜长悬;领导读可以明为政之本,官员读可以懂做官之道;商人读可以知治企之方,常人读可以晓修身之要。

展开
作者简介

  刘余莉,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伦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传统伦理学的研究。曾获英国赫尔大学哲学博土、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并应邀到英、意、美、加、澳、日、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等地,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等专题进行演讲和研讨。讲授课程有《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国古代 官德A《以德修身、任人唯贤》《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A《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管理A《领导干部心理调适》等。代表著作有英文专著《TheUnity of Rule and Virtue》(2004 ),中文著作《儒家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心态即命运:正说传统人生智慧》(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等,在牛津的《中国哲学》、《应用哲学》等知名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百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初年下令编辑,由魏徵、褚亮、虞世南、萧德言等人编撰的。该书辑录了历代帝王治国的资政史料,撷取经、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65种,共50余万言。书成,诚如魏微于序文中所说,实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治世宝典。
  《群书治要系列丛书:品读群书治要》是中共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学习《群书治要》后进行的九个专题的讲座集结。分别从文化、官德、教育、道德、民本、用人、观人、得人等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群书治要》中古圣先王治国理政的主要思想。不仅对现代领导干部如何为政有着很高的借鉴价值,更对普通人如何修身、处世、治家也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
精彩书评

  手不释卷,知风化之本,见政理之源。
  ——唐太宗读《群书治要》感言

  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
  ——魏徵《群书治要序》

  我朝承和、贞观之间,致重雍袭熙之盛者,未必不因讲究此书之力。则凡君民、君臣者非所可忽也。
  ——(日)林信敬《群书治要校正序》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治国的宝典。唐朝为什么兴盛?就这部书!上从他自己,下面文武百官统统要学,依照这个方法治国。这个方法是集中国唐太宗之前两千年五百年,从三黄五帝一直到晋朝,这两千五百年古圣先贤的教诲,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文字统统抄下来给他看,抄成这部书。所以唐朝在历史上极盛一时,靠这个。
  ——位当代大德对《群书治要》的评价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讲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从《群书治要》看文化的本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要重视文化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什么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之后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到了十七届六中全会又提出了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呢?如果联系中国的传统文化来看一看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我们对这个文件就不难理解了。
  《论语》上记载着这样一件事:孔老夫子到卫国去考察,他的弟子冉有给他驾车,孔老夫子对冉有说:“这个地方人口已经很稠密了。”冉有就问:‘人口已经很稠密了,还应该做什么呢?”孔老夫子就说了两个字“富之”,也就是说要使人们富裕起来。冉有又问:“已经使人们富裕了,还应该做什么呢?”孔老夫子又说了两个字“教之”。也就是说,在孔老夫子看来要能够使社会和谐,我们只要把“富之”“教之”这四个字做好了,那么社会和谐就能够达到了。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仅仅重视了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温总理在2011年的4月份《讲真话,察实情》的讲话中就这样提到:“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治的推进,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举例来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一瘦肉精一地沟油一彩色馒头,等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就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这就说明社会中的道德问题已经引起了温总理的关注,也引起了全国上上下下的关注。所以,在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中又有这样一句话:“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等等。”那么,通过文化建设我们能够解决这些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以及社会成员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的问题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到文化的本质上来理解。
  ……

展开
目录

上篇
修身为本,教学为先:实现和谐的必由之路
第一讲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从《群书治要》看文化的本质
第二讲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从《群书治要》看官德修养与国家盛衰
第三讲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从《群书治要》看圣贤教育的重要性
第四讲 孝悌为本,上施下效——从《群书治要》看道德教育的经验

下篇
爱民而安,好士而荣:安危荣辱的两大关键
第五讲 民贵君轻,富而后教——《群书治要》中的民本思想
第六讲 任贤使能,纳谏远佞——《群书治要》中的用人之道
第七讲 八观六验,三参九虑——《群书治要》中的观人之道
第八讲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群书治要》中的得人之道
第九讲 德不称位,能不称官——《群书治要》中的用人大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