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创新:基于均等化目标下的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230027
  • 作      者:
    吕新发著
  • 出 版 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吕新发,男,1969年生,河北清苑人。河北金融学院社科部主任,副教授,法学硕士,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思想政治理论和农业经济理论。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3项、市厅级课6项,在核心和省级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创新:基本均等化目标下的研究》主要阐明以下观点:第一,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包括城乡间、区域间横向供给不平等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纵向供求非均衡,这两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是不可分割的;第二,人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是一致的,供给平等和供求均衡意义上的均等是可以实现的;第三,中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的共性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薄弱落后,其实质是对农民的不公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以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和突破口;第四,中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的根源在于改革开放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没有发生实质性制度创新;第五,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政府供给制度创新,必须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受益人三方承担“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机制,实行固定出资和弹性出资相结合的成本分摊机制,避免“平均化陷阱”,使每一责任主体对其责任人提供的服务都是平等的,不同责任主体对同一责任人提供的“叠加服务”相对于其需求是无限接近均衡的。
展开
精彩书摘
  (1)公共产品的内涵、特征和分类
  如前所述,在经济学中对公共产品概念做出重大理论贡献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而森。他将公共产品定义为这样一种产品:每一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减少任何他人也对这种产品的消费。此外,萨缪而森从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角度概括了公共产品的三个基本特征。①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即公共产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具有共同受益或者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成员所共享,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者厂商享用。私人产品则可以被分割成许多单位予以交易,谁付款、谁受益。②受益的非排他性,即公共产品一旦提供出来,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它的消费。一是任何人不可能不让别人消费它,即使有独占的念头,但是在技术上没有办法或者很难将拒绝为之付款的消费者排除在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即使在技术上可以排他,但是排他成本十分高昂,以至在经济上不可行,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搭便车”现象;二是任何人不得不消费它,即使自己不情愿,但是没有办法拒绝;三是任何人都可以消费相同的数量。③消费的非竞争性,指某一个人或者厂商对公共产品的享用不排斥也不妨碍其他人或者厂商的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者厂商享用该商品的数量和质量。这表现为两点:一是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即在现有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上,新增消费者不需增加供给成本;二是边际拥挤成本为零,即在现有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上,新增消费者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满足程度。
  在公共产品的分类上,从西方经典文献看,主要有两种分类法。一是根据公共产品三个基本特征(属性)的强弱将公共产品划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又称混合公共产品)两种;然后进一步将准公共产品划分为公共资源和俱乐部产品。
  ……
展开
目录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问题的界定
1.3.1 基本概念
1.3.2 相近问题的关系
1.3.3 研究假设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5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方法
1.6 创新和不足

2 农村公共服务制度创新研究理论基础
2.1 福利经济学的均等化思想及其基本理论
2.2 农业经济学的“三农”观
2.2.1 农业的基础性和弱质性
2.2.2 农村的广阔性与落后性
2.2.3 农民的众多性与整体素质的低下性
2.3 公共经济学的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财政理论
2.3.1 公共产品理论
2.3.2 公共财政理论
2.4 制度经济学的制度供求理论
2.4.1 制度与制度安排
2.4.2 制度结构和制度环境
2.4.3 制度的供求均衡
2.4.4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

3 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3.1 古代和近现代中国基本公共服务
3.2 当代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3.2.1 当代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形成与变迁
3.2.2 当代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问题
3.3 当代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3.3.1 当代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形成与变迁
3.3.2 当代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问题

4 中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的实证分析
4.1 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与调查样本选择
4.1.1 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涵义及分类
4.1.2 调查样本选择及情况说明
4.2 基本公共服务的横向供给差距
4.2.1 城乡生活类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距
4.2.2 农村地域之间生产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距
4.3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纵向供求差距
4.3.1 供求数量的不均衡
4.3.2 供求结构的不均衡
4.4 中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的实质
……
5 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薄弱落后根源及影响因素
6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国际经验
7 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创新
8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