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聚集当代中国社会劳动热点问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851752
  • 作      者:
    冯同庆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冯同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原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资研究所等多个部门的研究工作,北京市社会建设专家顾问团成员。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一直从事中国工人状况、劳动关系和工会方面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与研究,出版有《中国职工状况》《中国工人的命运》《劳动关系理论》《当代中国工会理论》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今中国的劳动社会问题,首先是涉及几亿人口的民生问题,包括生存和发展问题而且,还超出了其本身的范围,成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和谋求科学发展的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认为,“强资本、弱劳动”仅仅是劳资关系的一般性特点,在不同的社会中,还具有自己的特色。在中国当代,劳资关系的真正特点是“强政治”。具体而言,是“党政主导”环境中的相对“强资本、弱劳动”。在劳动关系上,党政介入和干预。其基本形式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党政直接介入个别劳动关系,强化个别劳动关系的调整;其二,党政通过介入劳动关系来约束集体劳动关系。
    在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社会环境中,政府“强介入”或“强政治”的干预,并不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最佳道路。这种思路是一种短期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劳资关系矛盾,也不能从根本上确立协调的劳资关系。最终的结果是,劳动者丧失独立自主性,成为盼望“大救星”的依附者。正如一些学者所言,在某些情况下,弱势群体可能由于不明真相而受到误导,如果他们被误导,抑制市场竞争,强化政府控制就会成为社会上的一种基本取向,再经过传媒的放大,有可能对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造成冲击。这对于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多数人都是极其不利的。这种思路,在中国有“官本位”传统的环境下,非常有市场、有吸引力,也非常容易为精英和大众所接受。但是,从长期和全面来分析,并不可取。其一,公共决策的过程是各阶层权利博弈的过程,要能形成协调、平衡各阶层利益的公共决策,其前提是各阶层的诉求能够进入决策过程,各阶层的利益能够在决策中得到体现。在中国现实中,劳动者群体的工会组织和其他一些社会组织,没有充分发育,利益诉求往往没有畅通的表达渠道,很难全面、真实地进入决策过程。而且,在利益受到侵犯时,也没有规范的有效的渠道进行救济。相反,资方相对存在着或能够寻找到这些渠道。其二,公共决策的主体,并不是中性的,其自身也是利益群体,他们也要追求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在中国现实中最可能出现的就是官商勾结。其三,“强介入”或“强政治”的效果并不一定理想,因为对市场运行的直接干预,被历史事实证明,其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
展开
目录
树立问题意识,践行建设思维
劳动关系状况
论我国劳动关系的状况和新变化
劳动关系:如何和谐、如何发展
劳动关系调节与和谐的关键:企业权力构造转型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就业不稳定与无保障:基本表现、成因与前景
《社会保险法》颁布后的赔付问题——农民工工伤和职业病“先行赔付”如何落实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住房困境及其对策分析
劳动力再生产概念与中国的农民工问题

劳动关系调节
浙江模式劳动关系
外来工为什么愿意使用法律——义乌工会的新角色
工资集体协商的广东模式——基于企业自主协商的案例分析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三方机制比较研究

劳动争议处理
对2010年中国劳动社会事件的多学科解读
20世纪50年代对产业行动的正确认识和处理
解决劳动社会事件的中国制度资源——《工会法》停工、怠工条款及其实施的解读
工人群体性事件转型与政府治理改善

劳动关系中的组织
北京市工会工作模式探析
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组织的发展之路
非正式团体、企业内组织及其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与和谐程度测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