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9092486
  • 作      者:
    邱柏生,董雅华著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邱柏生,1950年生,上海市松江人。1982年1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政治心理与政治文化、社会意识形态。主编《思想教育接受学》、《大学生人生道德引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分析》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董雅华,1966年生于上海,浙江鄞县人,法学博士。1988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现为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研究员。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政治社会化与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出版《知识·信仰,现代化:中国政治社会化中的高等教育》、《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心理与调适》等专著及教材,多次获得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研究的专著,选择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和教学活动以及实务工作中的一些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或重新解读,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对象论、范畴论、价值论、过程论、机制论、生态论、组织实施论、发展论等八个专题。其中机制论、生态论和组织实施论等内容在以往的相关专著研究中少有涉及,我们对这些议题进行了较新的探讨。而对一些议题如对象论、过程论等,也力图作出新的阐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适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诸专业领域和宣传思想工作领域的学习者、研究者与实务人士参考,也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诸专业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学习的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四)群体舆论的影响
  群体舆论是在群体的利益、奋斗目标与任务一致的基础上,在其成员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该群体及其成员的生活和活动一切方面的相对稳定的观点与意见的总和。换言之,群体舆论是在群体成员通过共同活动、经历共同事件后,在产生相似社会态度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同意见,群体舆论一开始总是关涉到那些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群体利益的事件、事物、活动和人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它又明确地表示出群体成员对这些事物与人所采取的态度,包括赞成或不满、高兴或愤怒等,但它又不是仅仅表征着群体中少数人甚至个别人的态度与意见,而是指群体大多数成员在对有争议事物和人物的问题上形成的共同意见。
  群体舆论的形成未必一定是人们知性的产物。人们已经认识到,群体舆论的形成,可以来源于群众自发,也可以来源于有目的的引导。无论是哪种来源的群体舆论,在其表现形式上都可能采取显在性舆论和潜在性舆论两种表现形式。显在性舆论是指群体大多数成员可以通过明确的态度及言语方式表现出来的舆论,它往往具有相当的说理性,并且这种群体舆论的来源主要源自有目的的引导。而潜在性舆论是在群体成员私底下散布、但又态度一致的共同意见,它主要针对群体的领导者或者更外部的刺激物,它往往带有明显的情绪性,如群体牢骚、不满等。
  群体舆论有其不可忽视的影响:第一,充当着群体的特殊“领导人”,对群体言行起着某种定向标尺的作用,同时在相当程度上调节着(加强或削弱)实际领导者的领导功效。第二,舆论的同化和放大效应,即群体舆论往往具有同类群容易扩散的特点。在群体中,发生同质化是最方便、最经济、最安全的一种策略,因此它常常被人们所运用,尤其是在群体中一般成员面对那种由上级领导所引导的未来公共意见的情况下,大家都愿意随“大流”。
  ……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对象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属性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论
第一节 范畴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作用
第二节 思想与行为
第三节 群体与个体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成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表征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障碍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概述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表现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要规律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机制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机制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机制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研究的方法论要求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构成
第三节 生态学原理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价值和启示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实施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社会大系统保障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组织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继承和借鉴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