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力资本反贫困理论
该理论是在以舒尔茨和阿马蒂亚·森为代表的发展经济学家们关于人力资本和能力贫困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
现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60年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学会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著名演说,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他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于劳动者身上,通过投资形成并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所构成的资本。贫穷国家经济之所以会落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力资本的匮乏,即健康水平、专业知识、劳动技能的不足,以及对人力资本投资的过度轻视。从个人层面看,贫困人员的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是导致失业和从事不稳定的低收入工作的主要原因;从家庭层面看,贫困家庭对子女在教育方面的投资不足是产生“贫二代”的重要原因。
继舒尔茨之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提出了“能力贫困”说。森从能力缺乏的角度为贫困下了定义,认为所谓贫困,就是人们创造收入能力和机会的缺失,并指出,贫困应该被看作是对基本可行能力的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的低下。这种基本可行能力的剥夺直接表现在就业能力的不足,容易造成失业。所以,解决贫困和失业的根本之道是提高个人的能力。而贫困者能力的缺失又大多源于他们的人力资本的缺乏。
人力资本理论在对贫困问题的解释和应用上有较强的解释能力的同时,也有自身的局限。人力资本理论强调个人的能力,却忽略社会结构的限制。只有综合考虑个人的能力与社会提供的机会,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贫困。另外,人力资本投资并不能完全取代补偿性社会救助政策的反贫困功能。因为不管怎样,社会总会有一部分人需要依赖补偿性救助维持生存或渡过危机,如我国传统的三无救助对象及遭受自然灾害的人群。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