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城隍 城隍神,又称水庸神。城隍神起源于城墙和护城 河的神话,后来经过人格化的过程逐渐发生改变。随 着正人直臣死后成为城隍神的观念的形成,越来越多 的城隍都是那些享誉本地的人物。一些生前拥有某种 奇异的力量或死于非命、为国捐躯的人士常常会被赋 予某种超凡的神力,从而成为护佑一方的城隍神。当 然,也有一些并不显赫的地方神灵充当了城隍神。因 此,一个地区往往会有多位城隍神接受人们的祭祀。也正因为如此,天下城隍名号不一。例如,苏州城隍 姓白,杭州城隍姓胡。仅上海一地,便有“一庙三城 隍”之说。除了霍光、秦裕伯之外,为纪念驻守吴淞 口的近代民族英雄陈化成,当地普通民众也将其立于 城隍庙之中,加以虔诚祭拜。在很多地区,人们还为 城隍神配以“城隍奶奶”,共同供奉和祭祀。在发轫之初,城隍信仰带有很强的维护社会秩序 与安全的色彩,其主要功能是保境安民。随着时代的 发展,城隍神所具有的惩恶扬善的属性不断增强。当 人们对官府、司法逐渐失去信心的时候,往往就把城 隍神视为主持人间正义、维护司法公正的代表。不仅 如此,城隍神还肩负着掌管亡灵的重责。人在去世以 后,其生前的良善或者罪恶,都会由城隍神作出最终 的审判。那些生前行善的人来世会获得财富或者禄位。相反,那些生前作恶的人,来世常常不会再托生成人。民众对城隍神的祭祀由来已久。早在魏晋南北朝 时期,就有了祭祀城隍神的明确记载。《北齐书》就披 露过这样的事实:“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神,公私每于祈祷。”隋唐时期,城隍祭祀已经盛行于江 南。晚唐时期,城隍信仰扩大到北方。元朝以后,城 隍祭祀在地域分布上更加广泛,逐渐从城市扩展至集 镇,以至于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皆有城隍庙,都祭祀城隍神。明朝以后,民间对城隍神的祭祀形式多样,热闹 异常。一般来说,民众对城隍神的祭祀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到城隍庙进香,二是清明节、上元节举行城隍出 巡仪式。城隍出巡之时,要乘坐八抬大轿。在出巡的 队伍中,还有马僮、打扇、悬灯以及扮演罪人、判官 的人。因此,一般城隍庙内都有两尊城隍:一座是泥 塑的、固定的,供于庙前;一座是木雕的、活动的,可以抬走出巡。在一些地区,城隍出巡之时,民众不 但要对城隍进行隆重祭祀,还要请僧人、道士诵经,祭祀孤魂野鬼。此外,各地有关城隍神的民间传说很多。某些地 区,城隍神疾恶如仇、为民除害的故事在民间亦流传 颇广。这也是现实生活在民间信仰中的某种投射。城 隍神若无法满足民众的善良心愿,往往也会受到严厉 的惩罚。在河南焦作,城隍神就曾因执法不公而被愤 怒的民众推歪而没有办法端坐。在民间举行的“城隍 出巡”的仪式中,也时常有人扮演鬼魅和囚徒,做出 各式各样嘲弄地方官吏的举动。在乾隆年间,对城隍 神不恭的种种行为遭到了官方的禁止。近代以来,民众对城隍神的祭祀活动仍在继续。据《满铁调查报告》记载,在华北广大地区,家里若 是有人逝世,亲人就要向城隍神报告。城隍神派判官 前来调查。因为死人的事不能出差错,所以判官一定 要带着账簿(生死簿——上面写着人的生死年限)来 确认。此外,举凡祈雨求晴、招福禳灾诸事,人们也 都会祭告城隍神。然而,由于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城 隍信仰在某些地区也难免衰落。以河北省顺义县(今 北京市顺义区)为例,抗战后城隍庙一年举办三次庙 会,分别是在正月十五、四月二十七、七月初七。每 次庙会的会期是三天,祭祀的形式和过程也比较简单。P20-22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