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活在当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6302461
  • 作      者:
    (美)拉姆·达斯著
  • 出 版 社 :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苦苦期盼40年,中国大陆读者终于等来了最原汁原味的《活在当下》(still here)

  《活在当下》自1971年出版以来,畅销美国两百万册,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心灵意识

  《当下的力量》《修炼当下的力量》《当下的觉醒》《立足当下》等一系列身心灵作品在它影响下相继问世。


 

展开
作者简介

  拉姆·达斯(Ram Dass),本世纪最受推崇的心灵导师,原为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后为追求人生真义,赴印度灵修。

  1971年, 《活在当下》出版,热销美国200万册,其“活在当下”(Be here now)的理念唤醒了一代西方人的心灵意识。

  2001年, 拉姆·达斯潜心修习30年, 推出了《活在当下(30周年纪念版)》(still here ),解决了这个时代的心灵问题: “总是不能让该来的来,也不能让该去的去。”

  2012年,《活在当下》中文简体字版本面世,这部堪称“当代人心灵解药”的经典作品终于与苦苦期待了它40年年的读者见面。


 

 

展开
内容介绍
  “我们总是不能让该来的来,让该去的去……”在《活在当下》作者拉姆·达斯看来,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苦难来源!

  《活在当下》于1971年在美国出版,并迅速热销200万册,同时也挑起了人们关于如何更好地“活在当下”的热门话题。《活在当下》(30周年纪念版)于2001年出版,书中增加了作者近年来的感悟和灵性启发,对于“活在当下”这一理念进行了更为深刻、理性的论述。

  拉姆·达斯现身说法,从自身罹患疾病和灵性觉悟的角度,对人们恐惧的疾病、衰老、变故等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它们不仅是自然而然的生命过程,而且是一次做回真正自己的绝好时机!”

  拉姆·达斯告诫人们,不要执著于一些外在的、稍纵即逝的东西,而是要关注生命中永恒的东西——爱、美、智慧。一旦学会了从灵性的角度看待世事,许多苦恼便不再困扰我们,从而找到活在当下的美好理由。
展开
精彩书摘
  脱下张伯的外套
  我从来不怕过生日,主要是我尽量不去想它。生日来来去去,我长了一岁又一岁,然后又把它给抛到了脑后,跨进60岁的门槛之前,我一直逍遥自在地过着。正是在那一年,我第一次发现自己老了。在我生活了半辈子的印度,人生的第七个十年是个决定性的时段,是人生舞台的一道门槛,意味着抛开尘缘,一心侍奉神明。这似乎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就在生日的那一周,我分别参加了在马林县三个不同地方举办的宴会,目的都是庆祝我进入暮年。大约有6个月的时间,我一直试着做个60岁的人,以60岁的身份想象自己的生活,不知道生活该何去何从。现在我真的老了,又该做个什么样的人呢?我盘算着抛开红尘,远离尘世的诱惑,尽管我大半生都花在追求灵性上。但半年之后,这一念头恍若幻境,我内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没有60岁或其他年龄的任何感觉。说到抛开红尘,我反倒比从前更加忙碌了。我拿定主意,不做老者,重回从前的生活,不去想老去这回事儿。两年后,也就是我62岁那一年,有件事再次给我敲了个警钟。那是1993年一个秋意阵阵的傍晚,和好友在林地里走了一天后,我坐在康涅狄格开往纽约的火车上,边欣赏着窗外美丽的新英格兰风景,边想着这一天的种种趣事,觉得心满意足。这时乘务员从过道里走过来查票。“我要在你这儿补票。”我说。“请问您买哪一种票?”他问道。“你有哪几种票?”“全票和老人票。”那会儿尽管我谢了顶,长了老年斑,还患有高血压和痛风,但我还从没有想过会被称为“老年人”!这一刻的惊讶,不亚于18岁那年,我去酒吧买啤酒,他们居然卖了一罐给我的那一刻。乘务员并没有查看我的身份证,他只瞧了我一眼,就想到了“老人票”。我既好气,又好笑,又是满肚子的困惑,声音也变了调,我尖着嗓子问:“老人票?”“4。5美元。”他说。“那全票呢?”“7美元。”好,对这一点我是很满意的,不过,占了便宜的满足感很快就消失殆尽了。享受了老人票的优待,我该算是什么呢?一路上,我都为这个新身份带来的包袱心事重重,感到困惑和不安。这钱省得值吗?老年人!老顽固!这一身份简直就是个束缚。这让我想起了父亲经常说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名叫张伯的乡村裁缝。有一天,村子里有位事业有成的商人想要做套衣服,于是他来到了当地赫赫有名的裁缝张伯那里,请张伯为他量了身体。一周后,他来到张伯的店里取衣服。可套上新衣服,站在镜子前,却发现右边的袖子比左边长了两寸。“哎,张伯,”他说,“这儿好像有点不对劲啊,这只袖子起码长了两寸。”这位裁缝听不得顾客说这种话,他吹嘘道:“我的老先生,衣服没有任何问题,只怪你站的姿势不对。”张伯边说边推这位先生的肩膀,直到两只袖口看起来一样齐。不过,这位顾客再照镜子时,发现脖子后面的衣服又皱成了一团。“请您行行好,张伯,”这位可怜的先生说,“我妻子最讨厌后背不平的衣服了。能不能麻烦您给改改?”张伯听了嗤之以鼻:“我早说过了,衣服没有任何问题!肯定是你站的姿势不对。”说着,张伯将他的头使劲往前按,直到衣服看起来完全合他的身。付了一大笔钱后,这位先生狼狈地走出了张伯的店门。那天的晚些时候,他正耸着一只肩膀、伸着脖子在公交站台等车,有人指着他的衣服说:“多合身的衣服啊!我敢肯定是张伯做的。”“你说的没错,不过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位先生问。“能为你这样残疾的身体做套合身的衣服,非张伯这位大裁缝莫属。”老年人这一身份就像张伯做的外套。当晚,在开往纽约的列车上,我翻来覆去地思考着这些问题:自己有关老去的念头到底是打哪儿来的?为什么觉得作为老人就是桩不齿的事?我能不能在随之而来的恐惧、失落和迷茫中,化必然的不幸为灵性和情感成长的机遇?能否制定一套“明明白白活到老”的课程?过去的35年来,我毕竟在意识以及源于智慧的灵性观点上下过不少工夫,现在我想把三十多年来的内心修为用到新生活上。不过,在我找到一个有别于这种文化的应对策略之前(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老去),我得好好审视一番这种文化的要旨。凭我以前在社会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工作经验,我深知只有先对某个事物有所了解,才不至于在受到它的影响时自己却浑然不觉。了解了自己所处的困境,我才能脱下张伯的外套。
  ……
展开
目录

引言 另一扇窗
第一章 新的角色
脱下张伯的外套
去日留痕

第二章 慢行观风景
渐行渐近
尊容与尊严
又得浮生半日闲
将痛楚乾坤大挪移
来吧,我就在这里
心灵配方
乐天派凯利
无暇自伤自怜

第三章 压轴戏
舍却危脆身
三问死神
新生
解脱
我去也!
美丽新世界

第四章 砥砺灵性
指点迷津
做自己的旁观者
爱和信心

第五章 灵台勿蒙尘
心境与心结
内观的禅意
坏情绪的放逐
不过如此

第六章 灵性的觉醒
拥抱灵魂
和自己握手言别

第七章 心灵转机
抛不开这张“皮囊”
入戏
成者并非皆是王
会说话的青蛙
安分做智者
再见,孤单
一个好汉三个帮
解开名缰利锁
颐养天年
灵性的对白
何妨做个老顽童
架起心桥

第八章 此时此地
活在时间之外
覆水难收
和过去做个了断
化忧伤为智慧
不得自寻烦恼
处变不惊
和恐惧促膝长谈
时间之门
个中三昧
此即永恒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