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之心就是时时记得要关心他人,爱护他人。一个人只有真诚地关爱别人,才能得到别人永恒的爱;一个人只有真诚地尊敬别人,才能受到别人永恒的尊敬。相反。如果一个人不爱别人,那么也不会得到别人的爱;如果一个人不尊敬别人,那么也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
从这里可以看出,爱与敬是双向的,没有播种就不会有收获。这就是说,做人要有仁爱之心,正像一首歌里所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因此,仁爱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基础,更是和谐职场的美好品德。仁爱讲究奉献,不求索取;仁爱提倡扶危济困,尊老爱幼。仁爱作为一种做人的美德,成为古今中外各界人士所崇尚的行为。
民间有个说法,别看“仁”这个字只有四画,单立人一个二,叫二人成仁。就是说,仁爱,从来不是一个单立人状态下的自我状态。在孤独的、自我的、封闭的环境下,是谈不到仁爱的。仁爱一定是你旁边还有一个别人,俩人在一起时,才能看出是否仁爱。
在职场,仁爱是员工一种身体力行,一种点点滴滴身边的行为。因此,卓越员工都把自己摆在一个合适位置。做好本职工作,处理好周边人的关系,并以自己的“仁爱之心”影响周边的人,让中国传统美德在职场中发扬光大。
曾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认为“品德高于能力,性格大于才干”,德才兼备永远是社会选拔和任用人才的不二标准。一名优秀的员工,应该具备三种要素——智能、意志、品德,其中品德是成功之本。
美国知名企业IBM在转型为以服务导向的高科技公司后,发现影响客户最后采购决策的因素,往往是口碑和信任度,而IBM人长期累积的品牌形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lBM制定的用人标准中,有五项跟品德相关:勇于负责、工作热忱、自我驱策、值得信赖和团队协力。而且IBM内部还有些不成文规定:绝不任用“带兵集体跳槽”的主管,因为这样的人“有道德瑕疵”;也绝不任用带着前一家公司资源前采投靠的人才,因为“今天你偷了原东家的东西过来,难保明天不会偷IBM的东西出去”。
“IBM是一个值得待一辈子的地方。”为IBM服务了25年,IBM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郭希文用一句话总结了她在IBM多年的感受。用1个“I”和3个“C”采表示IBM的用人标准。“I”表示一个人的品德,3个“C”分别代表“沟通”、“协作”和“工作投入”。她认为:“一个人的品德是最关键的,技能、工作方法都是后天可以学到的东西。但品德是一个人的根本,品德不行。难以符合IBM对员工的最基本要求。”
具有高尚品格的人,都是值得我们信赖和效仿的。在这个社会,他们弘扬了正气,使世界变得更美好、更可爱,他们就是优秀的人才。在工作中,“德”是以“仁”为基础的,即所谓“仁德”,它很多时候就体现在对工作负责,对客户负责,对企业负责。
李五是明代泉州晋江凤池人,因在家中排行第五,故俗称李五。他是宣德年间福建著名的慈善家。他自小便随兄长经商,成年后继承家中产业,成为“富贾泉郡”的名人。据《泉州府志》栽,李五虽家资巨富,为人却性情温和。好义乐施。遇有衣食不足者,李五常周济以钱粮。故而李五家乡的人都尊李五为”义长者”。李五曾多次为家乡泉州的建设慷慨解囊,由他出资兴建的庙宇、桥粱,很多至今尚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