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日益强大,中国在世界舞台备受关注。当世界的赞誉和喝彩声席卷而来,沉浸其中的我们甚至相信——“中国很快会像历史上一样强大了!”2006年,《凤凰周刊》有一篇文章指出,针对“中国威胁论”,堪称一代豪杰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以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从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染性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撒切尔是否确实说过这样的话?其本意是否有被媒体曲解的成分?其实,撒切尔夫人是否说了这句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被传播开来后,是否能引起我们的深思。曾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的赵启正说:“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文化发源地,只出口电视机,不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也就是不出口中国的思想观念,就成了一个硬件加工厂。”500年前,在美洲那片广袤辽阔的土地上的人们还只是静静地偏居一隅。但500年后,美国人逐渐建立了自己的传统信仰:美国梦。美国的强大不仅因为它的经济实力,还因为它拥有一个“美国梦”。通过这种“传染性学说”,美国至今仍在不断地向世界输出其日益强大的思想观念。相比之下,中国有什么?拥有几千年历史、人口占世界1/5、堪称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的中国,有没有自己的民族信仰?在当今中国经济繁荣的背后,掩饰不了的是中华民族信仰的贫血,中华民族精神上的落寞。如果有人问中国人信仰什么?很多人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中国人没有信仰。”但按照人类繁衍学推演,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不可能代代相传、繁衍生息的。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长期致力于中国科学史研究,他说:“如果中国中古世纪的社会当真像有些人宣传的那样是一个绝对专制、毫无自由的社会,我们就无法解释几千年来怎么会产生那么多的创造和发明,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在那样漫长的岁月里中国总是处于比欧洲领先的地位。”所以,多少年来,民族信仰建设止步不前,原因是仅停留于空泛的口号,难以正面形象感动人们的心。比如“祭黄陵”由演艺明星“主祭”,最后被办成了“追星活动”。人们感受到的不是肃穆的祭祀仪式,而是滑稽的作秀。如此一来,最后的结果就成了“人群骚动,不了了之”。世界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意识形态的重要性有时比武力还重要。听起来,这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苏联的解体却恰恰对民族信仰缺失的后果进行了最鲜活有力的诠释。因为民族信仰的缺失,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当年世界上两大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也躲不过被西方“和平演变”的悲剧。有人说,苏联社会主义体制是因经济恶化而崩溃。如果观点成立,人们却又难以解释这个“崩溃”为何没有出现在经济状况更糟的苏德战争或战争结束时期。1992年,日本学者±界屋太一在《历史的波澜》说:苏联解体的原因,不是由于“经济的恶化”,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过因经济恶化而崩溃的体制。坍屋太一的说法似乎有些小题大做,且有“文化决定论”的嫌疑。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一种批评并非空穴来风。尽管作者可能抱有很深的偏见,但我们却不得不看到作者观点的独到和耐人寻味之处。当今世界表面上稳定,实际上诡秘多变,其深层暗流汹涌。温家宝就曾深有感触地说:“我常记着一句话,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我们有许多值得忧虑的事,脑子一点不能放松。”经济发展并不一定带来民族信仰与道德建设的培育与提升。相反,某种情况下经济的“楼层”越往上攀升,信仰的“地基”越往下陷落。一个丧失伦理道德和民族信仰、没有荣辱观和责任感、没有爱国精神和凝聚力、分不清是非黑白的民族,将会堕落为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所谓的那句撒切尔夫人说过的话则一针见血地道明了中国不能成为大国的要害:一个真正的大国,靠的不是卖衬衫给世界贡献了多少GDP,还必须在文化、在人类的价值观上,拥有影响和引导这个世界的文化力量。所以,中国的崛起,不在登月、不在GDP的增长、不在白宫的微笑握手,只在民族信仰回归。像中国这样的大国,除自强之外,无胜人之本。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在数十年间实现堪与发达国家比肩的现代化,可以说是个奇迹。但不凝聚全国的人心和智慧,没有举国一致的“国魂”,也绝难达到目标。我们今天为自己没有信仰感到悲哀,这不是信仰的失落,应该说是发现了信仰的真相。我们应该做的不仅仅是反思我们为什么没有真正信仰的原因,还要重拾真正的信仰。但中国的道德体系究竟是什么?民族的精神载体是什么?中华民族究竟需要什么作为信仰?如何适应时代变化而进行系统与计划的建设?《人民日报》评论员卢新宁说:“中国经济已经很强大了,但是除了商业和生意,除了利益和利润,还应该在文化上,存有影响和引导这个世界的理想和责任感。这就是中央为何一再强调要两个文明一起抓、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作为一个总体性概念,民族信仰就是寄寓于民族躯体之内的灵魂,是民族的生命之泉、文化之本、价值之源,是推动民族凝聚力发展壮大的动力。但近百年来,我们自觉倚靠的文化之体,不是中国的而是西方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就像苍茫大海上的一叶扁舟,逐渐感到失去罗盘针的危险!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自己的学者有时为了论证新生的中国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往往会贬低自己过去的历史,低估几千年来哲学和艺术方面的伟大成就……事实上,世界上其他各国都需要满怀虚心地向中国学习,不仅向现代的中国学习,也要向历史上的中国学习,因为从中国人的智慧和经验中,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医治‘现代病症’的良药,以及推进今后全人类哲学发展的必不可少的要素。”在未来世界竞争中,只有寻求无形之道,重拾责任,民族崛起才有希望。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强调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在党的重要文件中,第一次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高度。2010年10月25日,中国社科院在京发布的研究报告提出,中国国家竞争力已跻身世界前20名的行列,排名第17。至2050年,中国力争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国,“梯次追赶战略”将助力中国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中国崛起之梦会不会实现?未来的事情我们无法预知。但中国人民当年抗战的时候说过一句话非常振奋人心的话:“中国不亡,有我!”所以,我们今天也应该喊出一句话:“中国崛起,有我,有责任!”企业要承担相应的一份责任,企业的每一位员工也要负起相应的责任。这份责任并不空泛,它是管理人员以身作则的高效管理行为,是研发人员的技术创新,也是流水线上一项简单的操作……因此,我们可以说,为民族崛起出一份力并不是遥远而不切实际的空谈,它与我们每一名企业员工紧密相连,需要我们每一名企业员工承担起一份责任,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因为责任无处不在,它存在于每一个岗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