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小说家、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说:“只有自己经历的才是可 信的。” 为什么只有自己经历的才是可信的呢?我们借用美国的另一个作家弗 格森的一段话对此作出解释:“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 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们都不 能替别人开门。” 的确,每一个人只有自己经历了才能真正懂得,才能改变他自己。光 靠道德说教,是改变不了什么的。所以说,我们需要的是自己的经验,而 不是别人的说教。这就决定我们必须去多承担一点,多经历一些,只有这 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经验,更多的自信。然而,什么“我不会做,我没有经验”已经成为当今部分年轻人的口 头禅。有一些年轻人过惯了舒适的生活,就像刚从温室孵化出来的雏鸡一 样,当他们一脚跨进社会大门时才明白,原来的避风港没有了,迎接他们 的将是惊涛骇浪般的考验。一时间,在社会生存的现实困难面前,有的人 迷茫了,有的人退缩了,有的人则想方设法地逃避责任。由此就引发了这样一个问题:人是不是应该对自己苛刻一点?当面对 这样的问题时,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有的人认为对自己不要太苛刻 了,一辈子不就是图个安逸享受吗?何必让自己那么累呢?有的人则认为,只有对自己要求严一点,多经历一些事情,才能够担当更多的重任,才 可以经受磨炼,才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那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对待自己呢?请看下面关于腔棘鱼的故事:腔棘鱼又称“空棘鱼”,这种生物由于脊柱中空而得名。由于科学家 在白垩纪之后的地层中找不到它的踪影,因此曾认为这个物种已经告别了 世间,全部灭绝了。1938年在南非,人们发现了一条腔棘鱼,这个史前鱼 种居然还活着。在距今四亿年前的时代,腔棘鱼的祖先凭借强壮的鳍,爬 上了陆地。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其中的一支越来越适应陆地生活,成为 真正的四足动物;而另一支在陆地上屡受挫折,又重新返回大海,并在海 洋中寻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与陆地彻底地告别了。而这个安静的角落居然是在11000米深的海底。众所周知,人类入海比 登天还要难。首先是因为巨大的压力:水深每增加10米,压力就要增加一 个大气压。在11000米深的海底,压力将高达1100个大气压。别说人的血肉 之躯,就是普通的钢铁构件也会被压得粉碎。还有海底的恶劣环境:黑暗、寒冷。太阳光进入海洋中很快被吸收,海洋深处光线稀少,热量自然难 留,水下的寒冷、黑暗可想而知。然而,腔棘鱼却能生活在非常深的海底,并把自己隐藏在海底礁石的洞穴里。在恶劣的海底世界里,它们以生存 为目标,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在自己创造的历史里痛并快乐地生存着,超乎想象地存活了四亿年。就是在艰难的压力下生存的腔棘鱼,足以成为 人类学习的楷模。再举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子。当你挑担子的时候,如果你能挑得起 50公斤重量,你感觉不舒服,于是就减掉10公斤,这样感觉起来就舒服多 了。但是,如果你想继续这样舒服下去,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给自己减压,到最后恐怕10公斤也挑不起来了。但是,如果你在能够挑起50公斤的基 础上,再加上5公斤。也许你刚开始会觉得很累。但是,你咬咬牙、挺一挺 就会扛过去,这样你可以逐渐将肩上担子分量加到100公斤,甚至可以比 100公斤更重。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比喻,人就像一根弹簧,当外界施加的压力越大 时,产生的反弹力就越强,也就越能提高个人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能力。这个比喻很贴切,人必须像弹簧一样,经历过了,才能够承担更多。而 为了承担更多,必须首先积极地去经历。人生的价值绝不是在安逸中的享受,而是在于不断地挑战。说到这里,就让人想起清代的曾国藩。他在初期征剿太平军时屡战屡败,甚至在安 庆之役失败之后,一度想投湖自尽。但是,他在给咸丰皇帝奏折中写道:“臣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正是这种负责任的精神和永不放弃的韧劲,曾国藩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没有承担,便没有经历,也不会有经验,就永远 不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如果我们为企业创造了价值,我们也就为自己创 造了价值,并且为自己创造了机会。在现实工作中,做得越多的人,总是 成长越快;相反,斤斤计较的人,就会止步不前。只有敢于担当,经受无 数的磨砺,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一步步接近成功。不找任何借口,让责任到此为止 任何借口都是推卸责任,在责任和借口之间,是选择责任还是选择借 口,体现了一个人的人生态度。静下心来的时候,想想自己有多少理想没有实现,多少计划和目标化 成了泡影,想想自己有多少次在为自己的懒惰、懦弱找借口,获取宽慰?知道吗?这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正是这些借口扼杀了一个 成功的你,一个理想的你,一个让自己满意的你!P11-P1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