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康有为美学思想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883550
  • 作      者:
    伍永忠著
  • 出 版 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康有为美学思想研究》是国内第一部从美学角度研究康有为思想的学术著作,试图认识康有为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的地位,重新描绘近现代美学的发展线索,认为康有为是儒家返本开新的开拓者,为儒家的现代化指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
展开
作者简介
    伍永忠,男,1967年生,湖南新化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社科部副教授,哲学博士。已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CSSCI期刊4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篇,中国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2篇,省级期刊9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康有为美学思想研究》把康有为的『元气论』美学思想与孟子的『浩然之气』、朱熹的『气象论』进行了比较,阐述了康有为的『元气论』美学体系中所包含的改革意识,全书本分为五章,内容包括康有为的人格美学思想;康有为的宗教美学思想;康有为的社会美学思想;康有为的教育美学思想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三,“教”不仅告诉人们生活的道理,还包括终极关怀。尽管康有为把教分为人道教和神道教,并不是说人道教只言日用常行,不言生死鬼神之事。他说:“孔子尊天事帝,无贰尔心,明命鬼神,为黔首则,原始反终,而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而知鬼神之情状,孔道何所不有?”也就是说,即便是人道教,也论死生和鬼神,只不过人道教与神道教对鬼神灵魂的理解不同而已。说明在康有为的“教”的概念中,是包含终极关怀维度的。 
    康有为比较各教,持论公允。梁启超论其师之宗教思想曰:“先生之言宗教也,主信仰自由,不专崇一家,排斥外道,常持三圣一体,诸教平等之论。”康有为以为,各教各有所长。对于基督教,梁启超述其看法曰:“耶教言灵魂界之事,其圆满不如佛;言人间世之事,其精备不如孔子。然其所长者,在直截,在单纯,单标一义,深切著明,曰人类同胞也,曰人类平等也,皆上源于真理,而下切于实用,于救众生最有效焉,佛氏所谓不二法门也。”而关于佛教,康有为不仅深有研究,而且以之为世界观之重要支柱。梁启超述曰:“先生于佛教,尤为受用者也,先生由阳明学以入佛学,故最得力于禅宗,而以华严宗为归宿焉。其为学也,即心是佛,无得无证,以故不歆净土,不畏地狱。非惟不畏也,又常住地狱。非惟常住也,又常乐地狱。所谓历无量劫,行菩萨行是也。以故日以救国救民为事,以为舍此外更无佛法。”但康有为认为,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道教比神道教更适合于人类社会。孔教即为人道教之典型。
    ……
展开
目录
内容提要
绪论
第一章 康有为的人格美学思想
第一节 元气论
第二节 人性论
第三节 人格美论

第二章|康有为的宗教美学思想
第一节 神道与人道
第二节 风俗与人心
第三节 去苦与求乐

第三章|康有为的社会美学思想
第一节 社会哲学
第二节 制礼新论
第三节 大同理想

第四章|康有为的教育美学思想
第一节 道不离器
第二节 教通于治
第三节 以美入教

第五章|康有为的文艺美学思想
第一节 诗文论
第二节 书法论
第三节 绘画与工艺论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