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王羲之(公元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大王”。早年师从卫夫人学书,后博览前代名家法书,博采众长,自成体系。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千变万化,自然天趣,被后人誉为“书圣”。
《兰亭序》共28行,324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王羲之50岁时的得意之作。全文描叙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饮酒赋诗,王羲之为之作序,并乘兴书此。序中描述兰亭周围山水之美景,赋文吟诗的热闹场面和对人生的感悟。后人评日:“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兰亭序》书法之妙,代表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其气度、风神襟怀、情愫,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素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唐初为太宗李世民访得,曾命冯承素等勾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后真迹被殉葬于昭陵。存世摹本墨迹以唐代冯承素《神龙兰亭》最为著名,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成为后世临习的范本。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