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语类解》的词汇分类看起来很像在一个平面上进行,但相邻的分类之间共有类似的语义范畴,因可看出多层次的分类体系。即其排列顺序并不无意义。编者以相邻的分类为中心,按语义内容把词汇汇成更宽广的语义领域。当然,当时的编者不知像现代那样的“词汇场”理论,但不可忽视的是其分类很接近于现代“词汇场”理论的这一事实。
“词汇场”理论是德国学者特里尔1931年提出来的。他认为词汇场是词汇各个部门,在场中各个成员都同其相邻的成员相制约。词汇场中各个成员和其间的意义关系在历史发展中会发生变化。后来的学者在这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一般认为,从词的意义关系来说,词可以构成层次关系词群和非层次关系词群。
众所周知世界是物质的,所以会有很多名称,物质名称可分为具体的和抽象的。具体名称又可分为物体和人。物体分为自然物体和人工物体,自然物体包括时空、天、地、动物、植物等等,人分为身份、仪容等等。抽象名称又可分为人(思想、感情等等)、事情(生活一语言、交往、文体等等、行业一政治、军事、科教、工业等等)等等。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可分为具体的和抽象的。具体的又可分为物体的运动(自然想象、一般运动)和人的动作(全身、手、脚等等).抽象的又可分为人的心理活动,人的社会活动(生活、行业等等)、变化、存在、联系等等。物质会有很多属性(性状)。性状可分为具体的和抽象的,具体的包括人的性状(外貌、情感、遭遇等等)和事物的性状,抽象的包括人的性质(外貌、品德、智慧等等)和事物的性质’。
《译语类解》编者的分类并不这么细分。但我们可知他们以“天、地、人”的范畴来进行词汇分类。即他们依靠宇宙是以“天、地、人”形成的性理学的思想,对《译语类解》的词汇进行分类。分类如下:
“天”:天文,时令,气候等部门
“地”:地理部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