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造物的原因
1.1 石头、泥土与火--人与环境的竞争
1.2 游牧与农耕--人与人的竞争
1.3 青铜时代--社会的专业化分工
第2章 人类造物方式之演进
2.1 自给自足的造物特征
2.2 工业化的造物特征
第3章 现代设计特征的形成
3.1 从"水晶宫"到"包豪斯"
3.2 现代设计职业化与制度化道路
3.3 现代设计的共性特征
第4章 设计的分类与整合
4.1 手工艺设计与工业设计
4.2 环境设计
4.3 服装设计
4.4 信息设计
第5章 设计的目的分析
5.1 使用--功能与形式之辩
5.2 方便地使用--设计中的易用性特征
5.3 快乐地使用--设计中的情感性特征
第6章 现代设计师
6.1 现代设计师的形成
6.2 设计师的能力构成
6.3 设计师的道德与责任
第7章 设计教育的困局与破局
7.1 理解设计的周边与内质
7.2 理解设计的创意、审美与表现
7.3 理解设计课程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7.4 理解设计学习过程中的模仿、重构与再造
第8章 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
8.1 创造学的发展与内涵
8.2 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
8.3 设计中的创新思维
8.4 设计中的创造技法
第9章 设计之美的感知对象
9.1 美与设计
9.2 功能之美--设计之美的"功利"性
9.3 技术之美--设计之中的"机器美学"
9.4 艺术之美--设计之美的精神特质
9.5 形、色、质--设计之美的物质基础
第10章 设计的审美特征
10.1 "初发芙蓉"与"镂金错彩"
10.2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前后的审美特征
10.3 "包豪斯"与现代主义的审美特征
第11章 设计中的样式与风尚
11.1 样式与观念的对称
11.2 样式的触角--时尚
11.3 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
第12章 设计伦理分析
12.1 设计为了所有人
12.2 设计面向未来
12.3 可持续发展观下的设计特征
第13章 设计资源因素分析
13.1 自然设计资源
13.2 现代文化设计资源
第14章 设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再造
14.1 传统文化复归的条件与必然性
14.2 传统文化复归的价值与意义
14.3 传统文化继承的层次性
附录:作者论文
炫耀着的罪恶
有效沟通传达构想
浅谈工业设计教学框架下以教法系统论为依据的改造方案
从祥云火炬看我国审美传统之回归
课程面向竞赛设计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