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日色彩的文化解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704468
  • 作      者:
    铁军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一个人通过色彩感觉到色彩想象活动,到表现色彩想象的基本属性,最后实现全面色彩想象本质的丰富性,这是三个不同精神层次里的色彩想象。相应于同样精神层次里的色彩感觉--感情,它分别引导着某一精神层次中的色彩感觉--感情发展方向。
    --李广元、李黎:《中西色彩比较·引论》
展开
内容介绍
    《日本语言·文化·传播丛书:中日色彩的文化解读》是人类在观察世界、解释世界中形成的,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内容。色彩,尤其是民俗和政治领域中的色彩运用,具有浓重的社会性。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鲜明特征,用色彩在某个领域表现思想的做法几乎为各个民族、国家所认可。
    以“木火土金水”为代表的五行学说是中国人用来说明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的基本哲学理念,中国古代传统的色彩观也采用这一理论来解释各自的代表物。五行学说中对色彩的归纳是中国人对色彩最正统、最体系化的运用。
    日本人在生活实践中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色彩运用体系。在中国的文化大规模传入日本之前,日本列岛的先民们就已形成了自己的色彩观,在日本人的头脑中,传统的色彩观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日本人早期建立的以“红黑白青”为中心的“明暗显漠”色彩观是他们对色彩的朴素认识。虽然在频繁的中日文化交流中,日本从中国引进了以五行学说为主的基本世界观,但是在外来文化本土化的进程中,日本人将五行学说中的色彩观与日本传统固有的色彩观融合,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理解。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与日本人在日本列岛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中形成的世界观密不可分。
展开
精彩书摘
    可见在世博会这个展示各国文化的舞台上,色彩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为色彩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非语言”交际手段。
    研究表明,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非语言手段所传达出的信息约占65%以上,而人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色彩感觉约占80%①。可以说,色彩的使用是人际交往中极其重要的一种手段。随着国际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间的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不同的文化背景往往成为交际上的障碍,甚至导致交际失败。色彩作为一种非语言交际手段,除了其视觉上的物理属性,往往被赋予了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同一种色彩,有的民族认为它象征着吉祥喜庆,而有的民族则视其为禁忌色,“避之唯恐不及”。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不同文化背景下色彩的文化内涵并正确使用它,才能消除隔阂、避免误会,使交际顺利进行。2.中国文化中的色彩
    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颜色是黑、白、土红和赭石色,而红色是最早的流行色。到奴隶制社会,“青、赤、白、黑、黄”被认为是代表“东、南、西、北、中”和“木、火、金、水、土”的五方正色。在封建时代,黄色标志着神圣、权威、庄严,是智慧和文明的象征,成为皇帝的专用色彩,任何庶人都不许穿黄衣服。我国夏朝流行黑色,殷商时期流行白色,周朝流行红色,并给予红色以正统地位。
    汉朝和明朝都兴起于南方,“南方表火,为朱雀,”所以当时国家政治和文化生活中都提倡使用象征火的红色(这也是中国宫殿建筑的红墙红柱的来历之一)。同时,由于汉明两朝是中国最强盛的时期,对中国影响最深,所以红色文化渐渐渗透到中国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
    与日本相比,中国人更喜爱红色,庆贺传统节日、结婚生孩子等喜庆事儿都离不开红色,如贴红对联、挂红灯笼、点红蜡烛、穿红衣裙、披红绸带、戴大红花、吃红鸡蛋等。在中国,红色还有许多引申的象征意义,如“红极一时”“走红”等象征受欢迎、受重视、受社会好评等;“开门红”“满堂红”象征圆满、成功等:“眼红”象征羡慕、嫉妒等;“红旗”“红色政权”象征革命等②。
    ……
展开
目录
前言
汉日颜色词“白”与白·白的语义扩展分析
从认知语法看中日色彩词的引电义--以五种基本色为中心
中日性向词汇中的传统色彩词对比研究--以“青、黄、赤、白、黑”为中心
现代汉、日语基本颜色词“黑”(黑)以及相关词汇的语义对比研究
中日跨文化交际中色彩使用问题
《古今和歌集》色彩描写初探--以四季之歌为例
中国红与日本红的比较
有关中日白色色彩观形成的分析与思考
中日黄色的象征意义的比较
中日青色观的形成
中日黑色在各自文化中的含义
对中日红白观异同的考察
中日色彩运用个案的文化解读
出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