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个案研究是一种以点带面的微观研究的话,那么从纵向的历史的发展角度展开的研究就是全面的宏观研究了。王松泉在他担任主编的《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②一书中,凭借他对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的整体了解,首先将各家对于语文教育历史时期的划分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对比分析,然后在坚持遵循语文自身规律的原则、符合社会关联的原则、掌握注重特征的原则、遵从远粗近细的原则的基础上,把我国的语文教育史分为三大时期:从文字产生到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为古代语文教育期;从1904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为近代语文教育期;从1949年至今为现代语文教育期。又根据不同时期语文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明显特征,作阶段性划分:以奴隶社会中期为分界点,将古代语文教育分为言文教育期和古文教育期;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点,把近代语文教育分成文学设科期和国语国文期;以“大跃进”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界点,把现代语文分为语文定名期、语文波折期和语文革新期。仅从这一历史分期的划分上,足以看出王松泉对我国语文教育史的深刻把握和理解了!接着,全书对各个时期语文教育的基本轨迹、基本内容、基本经验进行了客观的理论分析,提供了中国语文教育史最基本的知识。
王松泉深知,只有对传统的历史经验进行深刻的反思,才能通过不断发展变化的历程,进一步认清现状,把握未来的趋势。正是由于对“史”的深度把握,在理论研究中,王松泉总能从历史纵向的深处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使学科建立在扎实的科学事实的基础上,增强了历史的厚重感。这一点在他所创建的一些分支学科中,最为明显地体现出来了。可以说,在每一个分支学科的创建上,王松泉都遵循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在分支学科内容的论述中,王松泉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所进行的语文教育是我们的母语教育,它有着很深厚的传统,总结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往往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哪些问题还悬而未决,哪些问题已经找到解决的良方;怎样做才符合规律,怎样做就违背规律。因此,对语文教育历史的把握,是展开理论研究的基础。在《阅读教育学》一书中,王松泉从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四个阶段对我国阅读教育史进行了梳理,又从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对我国的阅读教材进行了阐释。其中,在论述现代阅读教育史时,王松泉对当时阅读教材的变革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现代阅读教材的变革,给了以后的教材编写者以启示,“学科教育目标规定着学科教育的方向、标准和要求。阅读教材是为完成阅读教育目标而编选的教学材料,因此,它必然要受到阅读教育目标的指导和制约……。由此可见,教科书是由教育目标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教育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教科书”。③有鉴于此,王松泉在《阅读教材论》一书中,介绍阅读教材编选标准时,就强调了“依据大纲规定”,“编选阅读教科书要按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在阅读教科书中体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