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汉语国际教育导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046520
  • 作      者:
    刘谦功著
  • 出 版 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刘谦功,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文学学士、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育学硕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文学博士。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专门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多次出国长期任教或短期讲学,研究领域主要为汉语国际教育、艺术学、中国语言文学,成果有专著、论文、教材等多种。
展开
内容介绍
    尽管近年来已涌现不少有关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导论”、“教学论”以及“教学法”方面的书,但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阐述,对汉语教学规律的探讨,仍然是我们学科建设中的一个弱项。与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西方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相比,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以教师培养和教师资质的认证为例,首先强调实践能力,特别是课堂教学实践的能力是必要的:教师的“天职”是上好课。但实践能力如何培养?课堂教学能力如何提高?仍然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导。不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不了解汉语教学的规律,所谓的实践能力只能是机械操作的能力,只能成为没有任何创造性、只会“依葫芦画瓢”、缺乏因地制宜应变能力的“教书匠”,而无法适应21世纪“后方法时代”汉语国际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强调理论研究的重要性,还因为我们面临着我们不能不承认的所谓“汉语难”这一汉语教学的特殊问题。汉语对无论是南北美还是东西欧,甚至印度、中亚的学习者来说,都是与他们的母语谱系关系十分遥远的、陌生的目的语,汉语的不同于形态变化的语法手段,特别是汉字和声调这两大难关,使汉语成为绝大多数学习者难学的“真正外语”。一般说来,西方的教学理论所揭示的第二语言教学的普遍规律对汉语教学也是适用的,但像上述汉语教学的特殊问题,不可能指望在现有的西方教学理论宝库中找到答案,盲目地照搬“亲属语言”之间的教学方法,只能使汉语教学走入歧途。
    显然,以加强学科的理论研究为龙头,建设一个能作为强有力后盾的汉语国际教育学科,是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非常需要论述学科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有新意的著作,刘谦功教授的这部新作正是适应形势的需求应运而生的。
展开
精彩书摘
    尽管汉语言专业语言方向实际上是中国对外汉语专业教育的“鼻祖”,但时至今日承担其课程的教师依然精益求精。例如此专业创立之始便有汉字教学,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然而时至今日相关课程的教师依然在孜孜不倦地探讨着更好的教学方法,万业馨教授在《略论汉字教学的总体设计》一文中就“确立什么样的汉字教学目标以及如何正确处理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的关系”进行过深入的论述:
    汉字教学要想在语词音义认知过程中发挥能动作用,需要立足于充分利用汉字特点、从汉字代表的语素与语词在音义上的联系入手制定教学目标。以往的汉字教学并非没有这方面的内容,例如分析汉字构形,说明以形声字为主体的汉字是怎样记录语言基本单位的音义的;归纳同部首的汉字,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分类,等等,但为什么没有进入发挥能动作用的层次?
    教学目标的局限自然是最主要的原因。与书写教学相比,这些内容不仅数量少,安排也比较零散,几乎只是书写教学内容的点缀。具体做法常常是列举现象,举出一些例字,然后请学生完成与此相关的练习便告结束。这样一个“点”、一个“点”地教,学生很难形成整体的印象。而且练习的目的在证明知识(讲授内容)的正确,学生可以了解,但未必真正理解,更难以此为方法、为工具,在学习汉语和汉字时自觉应用。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学的重点在传授(更准确地说,是讲授)知识而不是培养能力。要想让汉字教学发挥能动作用,首先需要让学生对汉字符号体系的特点有总体把握。汉字以形声结构为主体,从春秋战国之际至今,形声字在汉字中的比例一直在80%上下。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这一客观事实、真正认识形声字并逐步掌握汉字学习的规律,是系统进行汉字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认知语词音义的基础。其次,要帮助学生通过正确途径了解字所代表的语素义与词义之间的关系,让他们逐渐养成将两者联系起来思考的习惯。而这样的目标显然不是仅仅通过讲授就可以达到的,更何况现行汉字中音符(主要是形声字声旁)与形声字读音关系具有多样性;汉语合成词词义因结构类型、语素位置、义项选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与语素义关系的错综复杂,都给学习者的了解和应用带来许多困难。上述这些,决定了对汉字符号体系全貌的展示、对字词关系的揭示需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经过反复接触和实践后才能真正得到充分的了解、正确的认识并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当然,不仅仅是汉字教学,其他方面与其他课程的教学也同样是精益求精。俗话说:“学无止境”。我们同样可以说:“教无止境”。目前汉语言专业在学科建设方面已比较完善,该专业创设伊始以语言课程为主,如今在某些方面已上升到汉语语言学的层次,开设了“现代汉语语音”、“现代汉字概论”、“现代汉语词汇”、“现代汉语语法”、“现代汉语修辞”等或多或少带有理论性的课程;同时,为拓宽学生视野,该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与其他专业或专业方向共享的文化课程,如中国国情、文化专题讨论、世界经济概论、影视赏析、中国艺术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等等。我们相信,随着相关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成的发展,该专业一定会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历史的轨迹与今天的面貌
第一节 回望历史
一、汉语之所以为汉语
二、大唐盛世的游方与留学
三、西风东渐与中学西传中的汉语教学
第二节 还看今朝
一、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
二、海外的“汉学”与“中国学”
三、中外合作的孔子学院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多元化的观念与多样性的做法
第一节 纷繁的教学对象与教育背景
一、从中国走向世界
二、适应全球语言文化的多元化
第二节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英语教学与法语教学
二、歌德学院与塞万提斯学院
第三节 以不变应万变的基础与随机应变的能力
一、“固本培元”的重要性
二、“执简驭繁”的必要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的深入与实践的浅出
第一节 汉语要素“要”在哪里?
一、完备封闭的语音系统
二、动静相宜的词汇意义
三、辩证统一的语法关系
四、神形兼备的文字结构
第二节 汉语的与时俱进
一、媒体语言的引导作用与规范问题
二、并非一成不变的汉语语音
第三节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
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有利因素
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
第四节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念与原则
一、宜简不宜繁
二、语法、语义、语用并重
三、螺旋式上升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无定法与贵在得法
第一节 汉语要素的“教”与“学”
一、语音教学与正音问题
二、词汇教学与学以致用
三、语法教学与造句能力
四、汉字教学与文化认知
第二节 汉语技能的教与学
一、大综合——听说读写兼顾
二、分技能——以点带面相互促进
三、小综合——融会贯通之法
第三节 汉语交际的教与学
一、交际的准确性
二、交际的得体性
三、交际的可行性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语言学习与文化理解
第一节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一、语言中的文化因素
二、语言对文化的承载
第二节 语言学习与文化理解相辅相成
一、怎样让外国人了解中国历史
二、“厚今薄古”问题
三、注重交流与互动
第三节 来华留学生实习的组织与运作
一、留学生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二、留学生实习的组织和运作程序
三、关于留学生实习的理论探讨
四、留学生实习实例分析
第四节 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策划
一、怎样介绍当代中国?
二、向学生介绍哪些中华文化基础知识?
三、传统文化才艺对汉语教学有什么辅助作用?
四、怎样处理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五、怎样组织一次文化活动?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术有专攻与学贯中西
第一节 不断扩大的本科专业领域
一、汉语言专业方向越来越多
二、中国语言文化专业范围越来越广
第二节 专门用途汉语教学越来越成熟
一、商务汉语的基本特点
二、旅游汉语的教学实践
三、科技汉语的课程设置
四、医学汉语的学以致用
第三节 面向全世界的研究生教育——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一、理念上的全球视角与区域视角
二、方法上的“同中有异”与“异中有同”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当务之急与长久之计
第一节 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从国际化到国别化
二、从单一性到多样性
三、从静态观到动态观
第二节 如何使当务之急转化为长久之计
一、办法永远比问题多
二、实践与理论循环往复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