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女】
词义:“腐女子”的简称,专指那些对于男男爱情,即BL情有独钟的女性。该词多为此类女性自嘲用。
考源:“腐女子” 的说法,是对日语中“妇女子” 一词的谐谑化用而来。“腐”在日语中有“不可救药” 之意,于是“腐女子” 便是对那些沉迷于男男恋爱的幻想而难以自拔的女性的代称,暗含其行为爱好以常人眼光看来简直“没救了”的意味。不过该词主要为当事人自嘲用,如对他人使用,若非同道中人间互称,则含有一定贬低语气。
辨析:“腐女”是日本动漫界较为特有的现象,这一群体的产生,除了拜日本发达的动漫产业链“正向反馈”所赐,更多的还是因为社会有这种需求。与传统礼教森严的中国不同,日本自古就不是一个有着强烈贞操道德观念的国度,可谓是“性开放” 的社会。但“腐女” 为何会回避本属自然的男女之情而转向BL幻想呢?这种潜意识中的“性嫌恶”,说明日本虽无强大贞操观念之束缚,但其性开放仍是男权社会的附庸,女性在其中只是被选择的对象而缺乏自主权。因此男女之情常带给女性以压迫感和无力感,并由此转而诉诸不以性及生殖为目的的“纯粹”的感情寄托,即BL。在这种行为中,“腐女”既满足了自己对“完美爱情”的追求,又摆脱了对男性在“功利性爱”中支配权的恐惧,并不必受到道德谴责。如此其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关词:BL,耽美
【高富帅】
词义:网络热词,指那些在身高、家世、相貌上都无可挑剔,因而容易获得女性青睐的男性,使用时多有调侃意味。与之相对的词是“矮穷丑”或“屌丝”。若是女性则称“白富美”,与之相对为“土肥圆”。
考源:“高富帅” 一词的流行起于2011年底,据称最早传播于百度贴吧,与“屌丝”一词的出现传播基本同时。所谓“屌丝” 原是外界对吧内群体的嘲讽称呼,后被这一群体当做自嘲之语。其特点是家境一般、其貌不扬、工作压力大、爱情多失败、未来无希望,只能到网上发泄不满。而“高富帅”则是作为“屌丝”的对比而出现,用于嘲讽或自嘲。
辨析:“高富帅”是男人向往的境界,于是对这个词的使用也是矛盾的,一方面可以用来嘲讽和调侃,以表达对这种物质择偶标准的不屑(不就是个高富帅嘛),另一方面却也用来挖苦矮穷丑们,多为自嘲(你以为你是高富帅呀,追这样的女人)。只是无论哪一种,都充满辛酸。
相关词:矮穷丑、屌丝
【萝莉】
词义:ACG次文化中的人物类型,有“小女孩”、“幼女” 的意思,具体指年龄、体型、心理等方面表现出童真人格或气质,能够激起他人保护欲的一类角色。而那些带有萝莉情结,热切追求ACG (动画、漫画、游戏) 等作品中登场之幼女角色的爱好者则被称为“萝莉控”。
考源:“萝莉”一词,是对“洛丽塔”(Lolita) 的缩写,源出自美籍俄裔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流传最广的作品《洛丽塔》(又译《一树梨花压海棠》),书中叙述了一个中年教授与一个未成年12岁少女的恋爱故事。与书中女主角相似特质的角色,便被人们称为“洛丽塔”或“萝莉”。之后这一称呼被日本动漫次文化发扬光大,并在商业动机的催动下,涌现出一大批带有此类气质的动漫美少女形象。如《魔卡少女樱》中主角木之本樱便是此类角色的典型。“萝莉”一词,也成为了青少年流行文化中炙手可热的一个词汇。
辨析:“萝莉”现象的出现,有着深层次的心理缘由。萝莉的幼女形象能够激起观者心中的保护欲,同时比之普通女性角色,她们身上又更多带有童真与清纯的意味。迷恋萝莉形象,也是人们内心厌倦了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虚伪、企图摆脱现实的无奈、寻回童真与美好、渴望他人理解的需求的心理折射。然而,过分沉迷于萝莉情结不能自拔,以至于做出私下传播女童裸体照片,甚至猥亵女童等恋童癖行为,则已经属于心理变态之范畴。是一种需要加以制约和惩处的犯罪行为。
雷同词:幼齿
【打酱油】
词义:教育部公布的2008年度359个新词之一。通常指被要求对某个话题发表看法时,表示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只是“路过” 而已。多表示一种对敏感话题的反讽以及明哲保身的态度。
考源:2008年广州电视台街头随机采访市民对网络“艳照门” 事件的看法时,某男性受访者回答:“关我恶事,我是出来买酱油的。” 这句话传到网上后便流传开来,“酱油男”也一时间成为笑谈。后来网友便往往用“打酱油”来表示一种事不关己的姿态。
辨析:“打酱油” 有“只是路过,不表看法” 的含义,却又并非仅此而已,假如只是路过的话是不必特意发言的。其隐含的意义是,认为那些被关注内容轮不到自己管,或有在道义上是关注的,但由于该话题较为敏感或出于明哲保身的目的,只能避而不谈,于是以“打酱油” 敷衍调侃一番,并希望“路过打酱油”的多了,可以引起更多人关注的心态。因此,在无可奉告的含义下也包含了些许对现实的无奈。
雷同词:俯卧撑
相关词:艳照门
【草泥马】
词义:中国网民恶搞的“网络神兽”之一,其原型为产于南美的羊驼。“草泥马”者,其实就是某句“国骂” 的谐音,网民借此以绕过网络屏蔽,并以调侃的形式表达对屏蔽机制的不满。
考源:“草泥马”一词,与2009年初“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 的行动有关,当时许多网站因为“内容低俗” 被关停,许多脏字脏话也被屏蔽。此举引发了一些网民不满,并以“草泥马” 的谐音来绕过禁语屏蔽,后来迅速在各大论坛网站蹿红。其初期形象为斑马,后因羊驼的脸型与另一流行字“囧”十分相似,因而成为了“草泥马” 的形象,被网民奉为“网络神兽”。更有好事者还凑齐了“十大神兽”加以恶搞。而以羊驼形象为基础的视频、卡通及玩偶也纷纷出现。
辨析:“草泥马”一词的出现和走红,依旧是网络语采用“恶搞”、“调侃”的方式。有关部门“整治网络不良之风” 的动机固然不能算错,可是这一词语的流行再次向我们证明,在网络时代快速流变的词汇形式面前,光靠“屏蔽”来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文明的网络环境,还是需要以参与者素质的提高为前提的。
雷同词:网络神兽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