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沙夫纳的测试实例
先看沙夫纳的翻译测试,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文本翻译,字数250字左右。学生自选篇目和源语,并有几个星期的时间准备。第二部分,口试,或者说答辩,每个学生的答辩时间约为15-20分钟。他们按要求指出文本中的三到四个翻译问题,给出自己的翻译策略,并为自己的策略进行辩护,比如说用过什么样的字典、资源,进行了什么样的调查研究,或者说自己的策略在目标语平行文本(parallel text)中能否找到依据等。整个翻译测试的分数如何计算呢?文本翻译计分60%,答辩40%。为什么要设计一个答辩呢?这其实有点像有声思维法,让学生把翻译过程的难点和解决方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不必再像过去一样揣测。通过答辩,教师能够很直观地了解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的得失。从学生的角度看,答辩的效果,很可能比做好几个文本翻译练习要好,因为学生思考了,有了思辨意识,而不是不动脑筋、盲目机械地练习或测试。
案例2:基拉利的测试实例
再以基拉利的翻译课为例,他对学生的最终评价采取了多种题型,评价者也各有不同。第一种题型是段落篇章翻译。他让学生在期末翻译一篇他在课堂上曾经使用过的文章,并给学生清晰的翻译述要,要求翻译成有注解的可出版的英文。所谓注解就是要解释他们在翻译过程中做出决策的原因,并把这些原因归入学期初提出的几大模块名下,如翻译是社会过程、翻译是认知过程、翻译是文化过程、翻译是语言或文本过程等。译文的评价者可以是他自己,有时他也请自己的一位同事充当客户的角色,进行二评。第二,他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简答题。这些题目(包括参考答案)不是教师拟定的,而是每一组做完汇报后提交的题目,这些题目是workshop(研讨会)的承办方认为其他同学参加完研讨会后应该能够回答的。每道简答题并非必答题,而是选答题,可以由学生在每一个模块下5选3地选择答题。这些简答题的批阅也可以请出题方(即各学生小组)来完成。第三种题型,严格意义上不算题型,就是前文提到对团队活动的评价,包括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三方综合评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