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到了美国的痛处”这句话其实很不准确。因为能够代表美国教育思想的美国教育专家们恐怕不会为这本书而感到痛苦。不过这本书确实会引起许多普通美国人担心,担心在人才竞争上美国搞不过中国,更担心自己的孩子竞争不过华裔的孩子。
的确,对一般美国人来说,这个“虎妈”是耶鲁大学的法学教授,大学教授的“战歌”如果是文化上的挑战,如果挑战的对象是一般教育水平的美国父母,不少人被她的来头吓倒,是一点不奇怪的。他们大概未必知道,一位名牌大学的法学教授,心理学的知识可能无法超过一名普通小学教师。
“虎妈”蔡美儿在心理学上的缺点是缺乏深层心理学的观念。在她看来,美国人普遍重视的儿童的自尊是毫无意义的。她逼7岁的孩子学钢琴,弹不好不准吃饭、不准上厕所。她自呜得意地告诉记者:“我每时每分都得软硬兼施,用尽了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一切办法,让她们做一些现在不乐意、但将来有益处的事情。”(《羊城晚报》2011年2月9日)这种损伤孩子的教育法,显然是基于一个观念:孩子没有自尊可言,即使有自尊,这个自尊也没有尊重的必要,因为父母有充分理由这样做,这个理由就是:只有这样孩子将来的人生才能顺利成功。
这似乎是中国传统的“严师出高徒”和“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主张。这些主张虽然也曾有过辉煌,但毕竟这些主张里没有注意到儿童“自我”的存在和“自我”的动力性。这在本书的前面已经批判过。
有人会说,这种中国式的复古教育看来在今天仍然可行。蔡美儿的两个孩子不是教得挺好吗?然而这样说的人没想到,按这种教育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会好的。因为这种教育法对儿童是极大的压抑,孩子会训练得“乖”和“听话”,却缺乏交际能力与创新能力。蔡美儿说过,等女儿长大后,会把选择权还给她们。还说,她最近同意女儿辞去乐团里的第一小提琴职务。看得出的是,她女儿现在已即将是大学生了,但妈妈不同意的事情仍然是不敢做的。这样缺乏独立性的青年人,又怎能有创造性呢?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