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中国,读大学是青年人的梦想。然而,实现梦想的机会很少,且主动权并不主要掌握在青年学子手中。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逐渐地很多青年人的大学梦想变成现实。之所以说“逐渐地”,是因为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教育资源有限,能够进入大学的,在适龄青年中所占比例是缓慢增长的。越是升学比例小,得到大学学习机会的青年人其学习热情就越高。他们深知,在国力和家庭经济能力并不雄厚的情况下,学习是一种来之不易的“恩赐”,不得不倍加珍惜。这一时期,整体上说,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自主动力是不大需要大学管理者和大学教师特别“叮咛”的。这样的“珍惜”期,在中国历时二十余年。
进入21世纪,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使中国渐显成为世界强国之势。作为强国战略发展之基础,大学教育问题,或者说中国人整体科学文化素质提升问题,不允许小步蹒跚,中国需要更广泛地实施大学教育,以更快的速度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在这种国际战略地位建设的背景下,1999年教育大众化的宏伟序幕在一个占世界人口20%的大国赫然拉开。应当说,这是让世界震惊的创举。在国内,不仅使前二十年有幸进入大学的“精英学长”欣喜,而且也使无缘接受大学教育的“过来人”振奋,因为他们的儿孙辈也能够幸运地成为大学教育的宠儿。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