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近代汉语音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088527
  • 作      者:
    杨耐思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近代汉语音论(增补本)》汇集了笔者历年所写的有关近代汉语语音的文章二十八篇(其中三篇是与他人合写的),都是对晚唐五代至清末的汉语语音发展问题进行探讨的。或对前人研究加以总结和估评,或对新资料发掘和整理,从观察分析材料人手,论证材料所反映的语音事实和语音发展规律。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原音韵》是十四世纪时为北曲用韵所做的一部韵书。它的最大特点是完全摆脱了传统的仿古韵书的羁绊而根据实际语言的韵部编成的。这是汉语音韵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十三四世纪的北曲用韵代表当时北方话的语音系统。这样,《中原音韵》所代表的语音也就是当时的北方话语音,这对于我们探讨普通话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几乎可以说,研究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形成,《中原音韵》是最主要的参考资料。人们认为现代普通话的语音早在十三四世纪时就已经奠定了基础,也主要是指《中原音韵》说的。
  一  《中原音韵》的产生
  我们要从汉语韵书的发展的背景上来看《中原音韵》的产生。我国语言学史上,韵书的发达是一个重大的特点,三世纪到六世纪,颜之推(531-591)就称为“音韵蜂出”的时代,到了七世纪初,陆法言等人做成了一部有名的《切韵》,后来陆续出现的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唐韵》,以及十一世纪的《广韵》、《集韵》等都是根据《切韵》而增订的。这一类韵书是按音韵编排的汉语字典,但是它的音韵系统却不能完全代表当时的实际语音。语音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的,用韵书固定了下来的音韵系统与实际语音系统也就越来越相背离。我们从域外方言对音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种情况(例见罗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史语所单刊甲种之十二,1993),又从历代诗歌的用韵和别的方面也可以看到一些韵书不合乎实际语音的情形。唐末李涪批评《切韵》说:
  吴音乖舛,不亦甚乎?上声为去,去声为上。又有字同一声,分为两韵。……法言平声以东、农非韵,以东、崇为切;上声以董、勇非韵,以董、动为切;去声以送、种非韵,以送、众为切;人声以屋、烛非韵,以屋、宿为切。又恨怨之恨则在去声,很戾之则在上声;又言辩之辩则在上声,冠弁之弁则在去声;又舅甥之舅则在上声,故旧之旧则在去声;又皓白之皓则在上声,号令之号则在去声。又以恐字、苦字俱去声。今士君子于上声呼偎,去声呼恐,得不为有知之所笑乎?(见李涪《刊误,切韵》,左氏百川学海本第十五册)
  李涪又说:“凡中华音切,莫过东都,盖居天地之中,禀气特正,余尝以其音证之,必大哂而异焉!”可见李涪是以“东都音”来衡量《切韵》的。
  ……
展开
目录
俞敏先生序
周德清的《中原音韵》
北方话“浊上变去”来源试探
略论汉语的人声
八思巴字对音——读龙果夫《八思巴字与古官话》后
《韵学集成》所传《中原雅音》
近代汉语-m的转化
汉语“影、幺、鱼、喻”的八思巴字译音
汉语“知、章、庄、日”的八思巴字译音
近代汉语“京、经”等韵类分合考
《中原音韵》音
元代汉语的浊声母
《韵会》、《七音》与《蒙古字韵》
《中原音韵》两韵并收字读音考
王力先生与《中原音韵》的研究
《中原音韵》研究概述
八思巴字汉语音系拟测
八思巴字汉语声类考
论元代汉语的开、合口
音韵学的研究方法
谈《西儒耳目资》
《切韵》音系与方言调查
汉字的谚文注音
普通话语音探源
《<蒙古字韵>校本》编后记
历史上第一个汉语拼音方案
八思巴字研究概述
释“务头”
元曲里的“呆”字音
从汉语语音史看澳门过渡期的语音规范
近九年来近代汉语语音论著简目
周德清
近代汉语语音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八思巴字汉语的字母
元代汉语的标准音
音韵学的一部力作——评《古今韵会举要及相关韵书》
再论《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
近代音研究
近代汉语语音史的分期
八思巴字汉语译写中的一个特例
汉民族共同语标准音问题试探
罗常培先生——采花酿蜜 剥茧抽丝
蒙古时期的一道白话碑

附录 参考文献要目
后记
增补本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