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已有学者在吸收西方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世界上几种古老文字与汉字进行比较,指出: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等“文字制作的方法”,同样存在于埃及及美索文等其他古老文字体系中,只是假借(西方人称之为Phonographs)的应用,“在埃及与美索文都比我们中国文广泛”。而那种在Phono-graph前面或后面,附加一个相同的表形意的字(构成相当于我们的形声的复体字),却要少得多,而且附加的偏旁,“似乎只在非用不可时才临时出现,很少固定的和某个假借字配合,永远代表某个语词的情形”。
显然,通过事物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语词与视觉符号的联系,以及通过假借完成与语音的对应,是古老文字体系得以形成与成熟的共同途径。而埃及、美索等文字对假借更为广泛的应用与汉字中形声字的定于一尊,使两者分别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形成了各自的个性。因此,只有弄清了汉字中假借与形声的关系以及形声化的成因,才能认识汉字符号体系的特点。
1.词类与造字方法
了解词类与造字方法的关系是正确认识假借的基础。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都属于“文字制作的方法”,即通常所说的造字方法,这是就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而言的。如果仅就符号本身的构形,则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这一点将在下面展开讨论)。既然如此,语言单位的种类,与造字方法之间应该是有密切联系的。唐兰先生曾经指出,文字并不简单地等于图画加上语言,“真正的文字,要到象意文字发生才算成功的”。裘锡圭先生则进一步指出:“人们最先需要为它们配备正式的文字的词,其意义大概都是难于用一般的象形方法表示的”。而且各种词类,都应该有相应的文字来记录它们。而以往对造字方法的不理解乃至误解,常与忽略了这一点有关。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对假借的认识过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