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连贯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以前的研究主要把连贯置于篇章语言学的范畴,而且把连贯当成一个形式化程度极高的概念来考察,结果留下两个关键问题难以回答:什么是连贯?怎样度量连贯?《脉络与连贯:话语理解的语言哲学研究》作者认识到连贯的哲学性质,在批判了既有连贯研究的基础上,大胆提出:连贯不是一个规则性概念,而是规范性概念;连贯不是一个纯粹的科学概念,而是一个语言哲学概念。围绕这一点,该书探索了新的研究方法——连贯研究脉络辨析法,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如“话语累积论”、“连贯因子库”、“纯脉连贯”和“杂脉连贯”等。这些概念颇具价值。这一方法的提出具有两方面的贡献:其一,把连贯研究置于语言哲学视角下来研究,这是本书的最大贡献之处;其二,为连贯的理论化建设做出了具体的贡献。
展开
——陈嘉映
《脉络与连贯》不仅立论新、观点新,而且行文也清新。
……连贯的语言哲学研究可以算是一项勇敢的尝试。杜世洪这本书从日常语言问题出发,认真细致地分析了话语互动的连贯本性,对连贯的语言学解释做了批判,对连贯的哲学解释做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意在建立自己的理论——“连贯因子说”。这是一种值得肯定的贡献……
——钱冠连
……《脉络与连贯》具有两个突破性的观点:第一,连贯是一个语言哲学概念;第二,连贯是一个规范性概念。这两个观点不仅对连贯研究具有革命性价值,而且对当今语言学研究很有指导意义。这本书展示了作者创建理论的抱负,体现了语言研究的精神。
——潘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