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才是真正的爱
每一个爱孩子的家长都或多或少地为自己的孩子这个缺点、那个问题而感到担心和焦虑。比如,孩子做事情总是不紧不慢,不像父母那样雷厉风行,孩子的成绩始终不好不坏,而孩子对此并不在意;再比如,孩子的性格过于安静,从不主动参与学校的活动;又或者孩子特别爱漂亮,不喜欢的衣服不穿,做作业时也时不时照照镜子,等等,都是让家长们头痛的问题,他们常常因此而烦恼不已。
有位妈妈在育儿论坛发表的帖子特别具有代表性。她在帖子中说,我的孩子从小就腼腆内向,在学校里不会主动地参与小朋友的游戏,也不大爱说话,常常一个人待着。平时带他出去,遇见朋友,他也不肯跟人家打招呼,显得特别胆小。
我一直希望孩子性格开朗,活泼大方,不要像我一样内向,不善于表达,失去很多人生的机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吃亏。
显然,这位妈妈不喜欢孩子的性格,总想改变他,始终不愿意接受孩子安静内向的事实。很可能这位妈妈由于性格内向在事业上吃过亏,所以她不满意自己的性格,更不喜欢孩子也具有这样的内向性格。于是,她自己因为性格而产生的焦虑被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她的眼中、嘴上全是孩子的缺点,哪里还有空闲的时间说出她的爱呢?她的脑子里全是孩子的问题,哪里还有多余的地方接纳孩子呢?
父母的担忧,往往会让孩子们认为自己确实是个有问题的孩子,于是他们要么违心地做自己不愿做的事,企图成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却从此失去了自己,要么从心底否定自己,然后一步步走向父母所担心的结果。
我想,无论哪种改变都是父母所不愿意看到的。而避免把孩子推向歧途的方法就是无条件地爱孩子、接纳孩子。无论他聪明还是笨拙,无论他安静还是活泼,无论他的成绩优异还是很差,总之,无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永远都那么爱他,因为他是你的孩子。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爱因斯坦那个粗糙简陋的小板凳的故事。无论是在小学,还是中学,爱因斯坦的功课都非常一般。他不爱和别人说话,总是独来独往,并且故意地躲开身边的小伙伴和同学,他的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而他和亲人在一起的时候,通常也只是扮演一个沉默的听众。但是乐观而善良的父母接纳了他,他们没有责备他,也没有试图改变他,却总是默默地关注着他的兴趣,保护着他对科学的好奇心。父母的接纳使爱因斯坦最终成为了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只有接纳孩子,在心里挪出地方来爱他,你才会发现他的优点。性格内向的孩子比性格外向的孩子认识更深刻、思维更缜密、处事更周全。古往今来,世界上像爱因斯坦一样虽然性格内向,但是功成名就的人并不比性格外向的人少。泰戈尔、贝多芬、比尔·盖茨、陈景润,还有演艺明星梁朝伟,他们都是内向的人,但他们也都在自己的领域独树一帜。
其实,无论哪种性格都有利有弊,只有接纳孩子的性格特质,然后帮助他扬长避短,孩子才会如鱼得水。
有一位朋友,她的孩子做事情总是磨磨蹭蹭,根本达不到能干的她所提出的要求。而孩子就读的那所学校学习压力很大,他在学习上总是处于辛苦追赶的状态。因此孩子变得自卑,甚至不爱说话。朋友一直在学习上督促、辅导他,却始终收效不大。后来,她终于接受了孩子在学习上的不足,帮孩子转到了一所相对来说节奏比较慢的学校,作业没有那么多,课后的补习也取消了。没过多久,孩子重新活泼起来,课堂上也能集中注意力了,整个人变得精神饱满了。
每个家庭的孩子都不可避免地在父母的眼中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他们或者“性子急”,或者“做事毛毛躁躁”,或者“脾气太好”“对什么事都无所谓”。要知道,这些性格也就是气质,是天生的。所以,与其杞人忧天地担心未来,不如现在就宽容地接纳它的差异性。而那些不符合我们心中的“标准”的行为,也就是所谓的不足,其实都是性格使然,是正常的。
对于气质的差异和特点精神病学描述得非常清楚,正是这些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性:格。
持久力:有的孩子容易转移注意力,需要靠毅力来坚持;有的则非常专注,并且能够坚持很长的时间。
适应性:有的孩子能很快地适应环境变化;有的却无法忍受任何的改变,要求所有的东西都按原样、有秩序地排列。
情绪:有的孩子乐观而快乐;有的多愁善感;有的情绪波动大,容易发怒。
精力:有的孩子精力旺盛,走路也是蹦蹦跳跳,很少安静下来;有的可以安静地坐着玩几个小时。
社交:有的孩子喜欢独处,有的却喜欢和别人一起游戏。
总之,一些通常被家长们认为是叛逆的行为,不过是孩子的天性而已。接纳你的孩子,尽管他的行为不太令你满意;肯定你的孩子,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就是你所能给予孩子的最慷慨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爱不是专制的借口
作为家长,你也许会认为,在家里,自己就是绝对的权威。你时刻为孩子所交的朋友、所选择的专业或者他们的兴趣爱好担心着,提醒他们不要作出错误的选择;你甚至会担心孩子每天的衣着,时时刻刻告诫他们,并提出自己的要求。因为我们的提醒和警告,孩子们失去了思考的机会,放弃了选择的权利,更忘记了反对,他们会像我们通常告诉他们的那样劝慰自己:“爸爸妈妈这样做肯定是好的。”或者以为“听爸爸妈妈的话,就不会吃亏”,而不再思考和探索。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