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很多专家都认为“校企合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培养方式。文献认为卓越教育需要变学校教育为产学合作教育;文献介绍了湖南工程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经验——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该校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主要采取了“轮岗实习”和“项目设计”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文献还通过分析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应通过构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新机制是改善现状的有效途径。张荣沂认为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要不断地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产学有机结合与校企共建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大趋势。李博在《培养卓越工程师:比较视野下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创新》一文中指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关键在于形成校企一体化的培养体系;清华大学的林健也认为卓越工程师培养需要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以其从根本上解决工程人才培养中校企脱节的现象。张智钧从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模式、观念存在的矛盾出发,从探讨卓越工程师的内涵为切人点,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索,认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不仅要注重在校内培养阶段的培养,还要注重企业培养阶段的培养,而要提高后者的培养质量,需要优选企业(大型国有企业作为合作方)、探索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分时分段原则,根据企业需求和学校培养定位,确定学生到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和标准)、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校企间人才培养、研发等多方位的合作模式)。
除“校企合作”之外,傅越千和楼建明针对电器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小班化、工程项目驱动、从纸上谈兵到亲I临实战到企业学习等培养策略;文献从学科专业特色的视角探讨了“三海一核”特色方面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包括产学合作、构建开放式培养体系等。对于现行应用型、教学型工程教学院校的土木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定位模糊,个性教学缺乏,实践性教育缺位,教师队伍的非工程化趋向严重,导致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的现象,文献以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及培养模式为研究目标,立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以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主线,与国家土木工程执业资格对接,探讨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龚克认为,必须形成开放的培养体系,努力使教室内外、校园内外、国境内外的培养相互配合,构成有效地多要素、多形式的一体化培养过程,才能保障卓越工程师的质量;阚树林也认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可以通过开拓国际化培养途径实现,包括探索国际合作模式、合作开展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海外学习交换生项目、国际课程的学习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