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056841
  • 作      者:
    靳贵珍著
  • 出 版 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靳贵珍,1965年出生于山东省嘉祥县。1999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外高等教育史、比较教育和高等工程教育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公开发表论文十几篇;主要著作有《铁甲腾飞--坦克与发动机专业发展历程》《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丛书·徐特立画传》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丛书: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研究》采用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以丰富的历史文献研究为基础,将工程师的培养和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置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工业化发展的背景中,并以近代高等工程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作为逻辑起点,依照高等工程教育的自然演变进程,分四个时期翔实考察了中国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历程,深入研究了相应时期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基本状况。同时,作者从纵向考察和横向比较的角度,针对影响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及其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如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等,进行了重点探讨,并比较和分析了不同时期工程师培养的特点。最后,总结了每一时期工程师培养的利弊得失,并对其进行了较为客观公允的评价。
展开
精彩书摘
    2.华中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除清华大学外,华中科技大学也积极尝试将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在同类院校中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在课程建设方面,该校通过“评课”与“建设”的结合,促进了课程质量的提高。学校将课程分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种类型,要求全校所开课程都必须符合“合格课程”的标准;对新开课程一年内进行合格评估,以取得合格课程资格。此外,还要求全校所开公共课、基础课、专业(技术)基础课以及专业主干课程,特别是校、系两级重点课程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成为优秀课程。优秀课程的建设,有力地保证了课堂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了工科人才素质的提高。
    3.西安交通大学的尝试
    除清华和华中科技大学外,西安交通大学也在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本科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该校通过设立课程建设基金,每年以30万元的力度支持学校的课程建设,因此,出现了一批改革成功的课程。
    以热工课程教学为例,该校的改革项目--《锐意改革,全面提高热工课程教学质量》荣获1989年全国首次“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特等奖”。针对当时工科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承担热工教学的教师们从课程改革人手进行了改革。其做法与经验主要为:
    第一,改革原来陈旧的教学内容,精选了20个左右的传热问题,并运用实例组织教学,重视对学生进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同时,加强实验环节的教学与训练。
    第二,重视实验教学,新建并完善了6个教学实验,增加了应用计算机解题的训练。此外,该课题组首次倡导实行热工电化教学,并发起成立了全国热工电化教学协作组,以加强本领域的教学改革。
    第三,改革教学方法与考试方式,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对部分学生开放实验室。除以上措施外,教师们在加强科研工作的同时,还将部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以促进课堂教学内容的更新,培养学生及时掌握本领域前沿知识的意识。
    这些改革对于改革陈旧的课程内容、机械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实验机会,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近代高等工程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895-1948年)
第一节 中国近代高等工程教育的初步形成
第二节 近代高等工程教育思想
第三节 近代高等工程人才的培养
第四节 国统区高等工程人才的培养

第三章 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与演变(1949-1965年)
第一节 借鉴苏联与“专才教育”模式的确立(1949-1957年)
第二节 50年代的“院系调整”与高等工程教育体制的形成
第三节 “院系调整”的开展
第四节 对苏联模式的矫正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1958-1965年)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高等工程教育(1966-1976年)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特征

第五章 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的恢复与发展(1977-1991年)
第一节 80年代中期以前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1977-1985年)
第二节 80年代中后期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

第六章 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创新(1992年至今)
第一节 高等工程教育环境的变化
第二节 高等工程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第七章 结语
第一节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历史规律
第二节 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1953年院系调整后全国工业大学统计表
附录2 1993年工科专业目录分类统计表
附录3 工科本科引导性专业目录(1998年教育部颁布)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